1、判断题  1961年,城镇居民的的年消费量与1957年相比,粮食减少了8.4%,食用植物油减少47.6%,猪肉减少? 80.6%。1959年全国农民由集体分配的收入每人只有37.6元。农民家庭副业生产和多种经营受到限制,不少地方取消了集贸市场,家庭收入进一步缩减。为解决以上问题,中央政府采取的措施是 
[? ]
A.与苏联搞好关系以取得援助 
B.大力倡导、推动“大跃进运动” 
C.落实“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D.发动文化大革命
 
	        2、判断题  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随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
[? ]
A.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
B.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C.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增强企业活力
D.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判断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逐渐形成的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正确的表述是? 
[? ]
A.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B.沿海开放城市——内地——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 
C.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D.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4、判断题  (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从1956年初到1957年春的近一年半时间里,中国共产党内出现了一股解放思想、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潮流。邓小平首先提出了共产党必须端正执政观的问题。他指出:“工人阶级的政党不是把人民群众当作自己的工具,而是自觉地认定自己是人民群众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完成特定的历史任务的一种工具。”
材料二?“一些同志天天讲毛泽东思想,却往往忘记、抛弃甚至反对毛泽东同志的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这样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根本方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如果不同实际情况相结合,就没有生命力了。”他号召“打破精神枷锁,使我们的思想来个大解放”?
——1978年6月2日《邓小平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三?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邓小平对症下药,提出判断改革开放的是非得失,不要在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上纠缠不清,而应该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从而实现了判断标准从抽象的意识形态到具体的实际功效的根本转换。
——材料一、三均选自何云峰《邓小平与共和国历史上的三次思想解放》
请回答:
(1)归纳材料一、二、三,指出中国共产党有哪三次思想解放?(3分)依据材料指出邓小平在这三次思想解放中,分别阐述了什么思想来突破“左倾”思想的束缚?
(6分)
(2)三次思想解放的结果如何?(3分)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2分)
 
	        5、判断题  下面两幅新闻图片所报道的事实,哪一幅是虚假的?哪一幅是真实的?反映出当年中国出现了什么重大失误?

图1 1958年《人民日报》的相关报道

图2 1958年居民将家中的铁制用具送去炼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