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后者不同于前者的是
A.改变了此前的土地所有制性质
B.农民经营土地的自主权扩大
C.违背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D.反映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材料反映毛泽东时期实行的是人民公社化运动,邓小平实行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人民公社化运动是集体经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分散经营,故B正确。两者都没有改变土地公有制,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是;二者都不是反映农业的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因此ACD项错误。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思想路线是 ?
[? ]
A、解放思想,事实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B、抛弃“左倾错误”,实现拨乱反正
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实行改革开放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建立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工作,获得如此迅速的进展,反映了亿万农民要求按照中国农村的实际状况来发展社会主义农业的强烈愿望。生产责任制的建立,不但克服了集体经济中长期存在的“吃大锅饭”的弊病,而且通过劳动组织、计酬方法等环节的改进,带动了生产关系的部分调整,纠正了长期存在的管理过分集中、经营方式过于单一的缺点。使之更加适合于我国农村的经济状况。
——1982年1号文件《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
材料二?在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后,村民更加关心的是个人自家的田地,而对于修建一些公共水渠和抗旱水坝等水利设施积极性不高,由于这些基础设施的缺乏,结果又加剧了自然灾害的严重性。另外由于土地分散经营,各自为政,在对于水源的利用和病虫害的防治方面也存在一些弊端。……由于各家各户在防治的时间上不一致,今天你去打药。害虫飞到别的田地,明天他去打药,害虫又飞回到你家的田地,这样防治的效果非常差,自然就会影响到作物的产量。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散了土地的经营权,使得中国的农业效率非常低下。美国一个种田的人可以养活大约一百个不种田的人,而在中国一个种田的人只可以养活0.5个不种田的人。……这种经营方式自然就增加了粮食的成本,使得中国农产品在与国外竞争中处于成本的劣势。
——吴剑平《浅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删的利弊及土地规模化经营的趋势》
材料三?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结合农田基本建设,鼓励农民采取互利互换方式,解决承包地块细碎化问题。
——2013年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农业生产责任制产生的积极作用。(4分)
(2)依据材料二,归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实施过程中暴露出来的弊端。为此,材料三提出了怎样的解决方案?(5分)
(3)综合上述材料和分析,可得出哪些认识?(4分)
参考答案:
(1)适应农村实际,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克服人民公社体制弊端;促进生产关系的调整,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提高。(4分)
(2)弊端:不利于开展农田水利等基本建设;不利于克服自然灾害;生产效率和农产品竞争力低下。(3分)
方案:引导土地经营权流转,鼓励适当规模经营。(2分)
(3)中央政府正确决策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农村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实事求是分析问题,才能科学解决问题。(答出其中两点即可)(4分)
本题解析:
(1)依据材料一的关键信息概括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产生的积极作用:克服了集体经济中长期存在的“吃大锅饭”的弊病;带动了生产关系的部分调整;更加适合于我国农村的经济状况等。
(2)材料二指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散了土地的经营权,使得中国的农业效率非常低下;增加了粮食的成本,使得中国农产品在与国外竞争中处于成本的劣势。对此材料三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3)该问属于开放性的问题,考生可以围绕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发表自己的看法,如政府正确决策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农村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实事求是分析问题,才能科学解决问题等。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2004年,某报记者对“安徽实行包干到户”这一历史事件的亲历者进行专访的访谈录摘要:
记者:当时农民分地的背景是什么?
亲历者:当时面临的情况是农民连吃饭都成问题,体制束缚了中国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但是,干部都不敢讲真话,口号上喊“人民公社年年好”,其实生产力却是年年大倒退,农民怨声载道。
记者:在当时的情况下搞包产到户的阻力很大吗?
亲历者:农民们走出了这一步,很多人都是反对的。有一位老同志干脆直说:“这是胡闹!”
记者:小岗村实行包产到户前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亲历者:“大包干”的第二年,小岗生产队大丰收。这个自农业合作社以来从未向国家交过一斤粮的“吃粮靠返销,花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的“三靠队”,第一次向国家交了公粮,还了贷款。
——《鲁中晨报》2004年8月
材料二 左图是1978年12月安徽凤阳县小岗生产队18户
农民秘密开会,决定分田单干,并写了保证书,签字画押。保证书
主要内容是:他们保证完成向国家上缴的公粮和统购粮;若队干部
因包产到户坐牢,他们保证把队干部的孩子养到18岁。
材料三?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资料
年份
| 人口
| 粮食产量
| 人均口粮
| 人均分配收入
| 还贷款
| 交售粮食
|
1976年
| 19户 110人
| 35000斤
| 230斤
| 32元
| ——
| ——
|
1979年
| 20户 115人
| 132300斤
| 800斤
| 200多元
| 800元
| 30000元
|
请回答:
⑴依据材料一,分析材料二中小岗村农民包干到户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⑵依据材料二、三,分析小岗村农民包干到户使小岗村发生了哪些变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⑶小岗村农民包干到户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参考答案:⑴人民公社严重束缚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⑵变化:1979年小岗生产队获得了大丰收,粮食产量、人均口粮、人均分配收入都大幅提高,还了贷款,交售了粮食。原因:实行“包干到户”,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⑶影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农村全面展开,揭开了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材料的概括、处理与分析能力。这种题型要细心留意材料中所透露出来的人物、事件等信息,要坚持紧扣材料,论从史出的原则,从材料中提取要点,把它放在跟教材相吻合的历史背景下去分析、归纳。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先抓吃穿用,实现农轻重”,横批“综合平衡”。这是1962年周恩来总理在全国财经工作会议上的即兴对联。此对联是对当时党中央哪一国民经济建设方针的注解
[? ]
A.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路线 ?
B.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
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
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