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972年2月,尼克松访问中国,成为第一位访问中国的美国总统;1972年5月,尼克松同样成为访问苏联的第一位美国总统,两国元首一致表示“尽最大努力避免军事对抗”。这主要说明
A.中美建交推动了美苏关系正常化
B.战略平衡与缓和是美国的外交目标
C.20世纪70年代,苏联居争霸优势
D.两极格局中,美国居于主导地位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该题考察中美关系在70年代的变化。中美建交发生在1979年,A项错误;C、D两项材料中未提及,错误;材料中既提到了中美关系缓和,又同时提到了中苏之间“尽最大努力避免军事对抗”,故B项的表述最合理。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以下是当今世界三大区域经济集团情况一览表。对此解读,准确的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从成员国之间的差异方面来说,欧盟多数为发达国家,成员国之间的差异较小;亚太经合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均由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组成,成员国之间的差异较大。故②不正确。①项正确,欧盟的合作化水平最高;③正确,区域集团大都是相近的区域,具有区域经济的特征;④正确,这些区域集团反映了区域集团化的趋势。故选C。
考点:区域集团化
点评:从材料可以看出,当今世界的绝大多数国家都是属于这个或者那个区域集团的成员,区域集团遍布全球各地,反映了当今世界的区域集团化趋势。除了掌握区域集团化外,经济发展的全球化也要掌握。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都是现在经济发展的趋势。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美国学者费正清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是“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他说的“没有前途”,主要是因为中国民族工业
A.产业结构不合理
B.地区分布呈东密西疏
C.生产技术水平低
D.生存环境未根本改变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下列图示中,最能显示“文革”期间我国工农业总产值变化趋势的一幅是
A?B? C?D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图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革”时期,我国工农业遭到破坏,但是周恩来和邓小平先后调整经济,使国民经济曲折发展,故C图符合题意。
点评: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1971年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恢复调整国民经济。到1973年,使国民经济出现复苏的局面。周恩来病重后,毛泽东恢复了邓小平的工作。邓小平上任后,提出了全面整顿的思路,使国民经济出现迅速回升的状态。但不久,由于“四人帮”的干扰和毛泽东对邓小平的全面整顿不满,邓小平再次被打倒,刚刚稳定的局势再度陷入混乱。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韩非子主张建立“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君主)执要,四方来效”的中央集权政府。韩非子提出这一主张的背景是
A.商鞅正在进行富有成效的变法
B.有些诸侯国县制基本取代了分封制
C.秦始皇发动了兼并六国的战争
D.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