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8分) 中国古代治理国家的准则和规范历经变化,逐渐形成中国特有的法律传统。到了近代,受西方的冲击和影响,近代法律制度逐渐在中国形成。阅读材料:
材料一?夏、商、西周时期,形成了以“礼”治国的制度体系。“礼”实际上是一种等级制的生活和行为方式,专为贵族所有,即所谓“礼不下庶人”。到了春秋战国,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以法治国的学说和法治逐渐兴起。
——何怀宏《世袭社会》
材料二?民本、法也。……故善治者,刑不善,而不赏善,故不刑而民善。不刑而民善,刑重也。民不敢犯,故无刑也。而民莫敢为非。是一国皆善也……
——《商君书·画策第十八》
材料三?唐太宗发现有一人诈伪做官,便下令处死。但负责审理此案的官员戴胄说:“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当时喜怒之所发耳,陛下发一朝之忿而许杀之,既知不可置之于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唐太守被迫收回成命,对他说:“法有所失,公能正之,联何忧也!”
——《贞观政要》
材料四?所谓“旨从内降”,就是犯罪案件,在三法司拟罪之前,已由锦衣卫拟罪请旨,或直接由君王授意如何拟罪。那么三法司的审判就是走形式而已,这样的话生杀予夺在予一人。
——朱永嘉《锦衣卫与东厂、西厂、内行厂》
材料五?在清末新政全面发展的过程中,法制改革也被挺上议事日程。1902年3月,清廷发布了修订法律的谕旨:“中国律例自汉唐以来,代有增改。……惟是为治之道,尤贵因时制宜,今昔情势不同,非参酌适中,不能推行尽善。近来地利日兴,商务日广,如矿律、路律、商律等类,皆应妥议专夸。”
——张海鹏等《中国近代通史》第五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从三代到春秋战国,治国体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春秋时期的老子和孔子对这种变化有什么不同看法。(4分)
(2)概括材料二商鞅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该思想对秦产生了什么影响?(5分)
(3)材料三和材料四反映哪两种权威的冲突?冲突的结果有何不同?这种结果的变化说明什么?(6分)
(4)材料五中法制改革的原因是“今昔情势不同”,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哪些情势不同。(3分)
参考答案:(1)从三代的以礼治国到春秋战国时期以法治国开始形成。老子认为治理国家应该无为而治,孔子认为应该以德治国。(4分)
(2)以法治国,严刑峻法。这种法治的思想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促进了秦的强盛,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但过度的严刑峻法也是秦的暴政之一,给秦的灭亡埋下了伏笔。(5分)
(3)皇权和法律冲突。材料三中唐初两者冲突的结果是皇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法律的制约,而材料四中明朝两者冲突的结果是皇权凌驾于法律之上。这种结果的变化说明皇权得到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6分)
(4)近代西方法律传入的影响;清朝出现统治危机;近代经济活动的需要。(3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和理解材料的能力。第(1)题通过“夏、商、西周时期,形成了以“礼”治国的制度体系”和“到了春秋战国,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以法治国的学说和法治逐渐兴起”可知从三代的以礼治国到春秋战国时期以法治国开始形成。第(2)题通过“民本、法也”可知商鞅的主要观点就是依法治国,实行严刑峻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种思想对于秦产生了积极和消极的影响。第(3)题通过材料三“唐太宗发现有一人诈伪做官,便下令处死.......唐太守被迫收回成命,对他说:“法有所失,公能正之,联何忧也!”可知是皇权和法律冲突且皇权受法律的制约,而在材料四中“直接由君王授意如何拟罪”可知皇权在法律之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得到加强的表现。第(4)题 时间是1902年清政府发出“今昔情势不同”考虑到当时的社会背景清政府即将走向灭亡,且中国在鸦片战争之后西方思想不断传入中国的形势下中国要想发展经济必须改革法制。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在香港驻军是依据
A.《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义务兵役法》
D.《香港特别行政区驻军法》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生活中有许多说法抹不去的记忆,在我国供给短缺的年代,人们买粮食不仅要用钱,还要用粮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粮票只有全国通用粮票,没有地方粮票
B.纸币票样上的人物形象通过木刻手法表现
C.纸币票样所示的人民币票劵采用我国多民族文字
D.粮票同人民币一样在使用,因而是一种货币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项错在“只有全国粮票”;B项错在“木刻手法”;D项错在“粮票是货币”。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高产卫星”是“大跃进”时期常用词。有人以《人民日报》为例做统计,“高产卫星”一词,1957年未有文章使用,1958年有85篇,1959年有15篇,而1960年只有1篇,并且还是“陕西长安县的一个学习组说1958年种的‘三亩六分高产卫星田’不尊重‘庄稼生长的规律’了”。下列对“大跃进”的准确认识有( )
①“大跃进”只在农业领域展开
②“高产卫星”折射“大跃进”浮夸盛行
③1958年“大跃进”快速推进
④1960年基层对“大跃进”有所反思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大跃进”并非仅限于农业领域,还涉及工业及其他领域,故①与史实不符。②③④表述正确。因此选B项。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2008年9月至2009年10月,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各国股市受到重创,巨幅下跌,冰岛、巴基斯坦濒临国家破产,金融海啸席卷全球。在此情况下又引发了人们对全球化的再思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在本次金融危机中,发达国家受到的损失最大
B、在全球化进程中,发展中国家处于完全不利地位
C、不要对发达国家开放金融市场,以促进经济发展
D、减少对发达国家的金融依赖程度,以防范金融风险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