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康熙帝晚年对自己一生的评价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我们看来这一评价主要立足点是他:
A.一生兢兢业业为大清贡献颇多
B.运筹帷幄平定三藩叛乱和噶尔丹叛乱
C.缔造并巩固了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D.开创了“康乾盛世”的局面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韩非子在《有度》篇中说:“威不两错,制不二门。”这是韩非子借用《管子?明法篇》中的话,即“威势独在于主,则群臣畏惧;威势分于臣,则令不行。故明主之治天下也,威势独在于主,而不与群臣共。”故曰“威不两错。”又曰:“法政独出于主,则天下服德;法政出于臣,则民不听。故明主之治天下也,法政独制于主,而不从臣出。”故曰“制不二门。”
材料二?董仲舒
说:“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统一,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认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材料三?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害者,君而已矣。”
回答:
(1)概括材料一、二、三的核心思想(3分)。
(2)从韩非子到董仲舒生活的时代,儒家思想的地位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3分)
(3)分析材料三中核心思想的特点及其产生的主要原因。(3分)
参考答案:(1)核心思想:材料一:实行君主专制。(2分)材料二:提出大一统思想,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分)材料三:论述了专制君主是天下的大害。(2分)
(2)变化过程:①战国时期备受冷落;(1分)② 秦朝遭受压制;(1分)③ 西汉武帝时获得独尊。(1分)
(3)特点:早期民主启
蒙思想(具有民主色彩)。 (1分)
主要原因:君主专制制度衰落,其弊端日益暴露;?商品经济
发展,资本主义萌芽。(4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下图是一本连环画的封面,该书讲述了孙家庄农民孙志刚的故事,图中的“社”指的是

A.农业生产的合作组织
B.公私合营的生产组织
C.人民公社的生产组织
D.包产到组的生产组织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首先,解答本题关键是图片出处“华东人民美术出版社1953年4月出版”,这里隐含了图片最主要的事件关系“1953年”。其次,从图片背景可知图片存在的空间关系是在农村。再次,把“1953年”与“农村”结合起来,并再认教材相关知识:国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可见这个“社”是指农业生产合作社,故答案为A。B项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C项是在1958年;D项是在1978年之后。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对农业的改造。三大改造是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改造完成,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建立。对农业的改造主要是通过实行建立公有制经济,建立合作社的形式进行的。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一五计划和过渡时期的总路线都需要掌握,知道这一时期执行的是社会主义改造同生产力的发展同时并举的路线。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僧问:如何解脱?禅师曰:谁缚汝?又问:如何是净土?禅师曰:谁诟汝?问:如何是涅般?禅师曰:谁将生死与汝?”与禅师观点相似的是(?)
A.孟子
B.董仲舒
C.朱熹
D.王阳明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谁缚汝?……谁诟汝……谁将生死与汝?”说明禅宗认为人的生死苦恼皆发端于人内心的困扰,所以只要正心诚意烦恼和苦痛变会化为乌有,所以这一观点充分强调人内心的自我升华作用,即与心学主张类似,所以答案选D,A B C三人与心学无关。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0月16日在河北大学,一辆黑色轿车撞倒两名穿着轮滑鞋的女生后,肇事者李启铭不但没有停车,反而继续去校内宿舍楼接女友。返回途中被学生和保安拦下,但李启铭却高喊“我爸是李刚!”对
此行为的处置,符合韩非子主张的是
A.礼法并施,摆事实讲道理,按律量刑
B.处死李启铭,罢黜李刚公安局副局长职务
C.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看谁是奴隶主就维护谁的利益
D.法律是处理政事的基本,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