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相比,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显著特点是
①确立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②中国国体有了根本性的变动
③确立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④第一次提出“主权在民”的思想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2、判断题 提出“政在得民”、“民贵君轻”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孟子
C.墨子
D.商鞅
3、判断题 传统的中国人不论男女,都留长发,并蓄长辫。到近代,掀起了剪辫子运动。这一运动兴起的背景不包括?(?)
A.清政府被推翻
B.袁世凯强制推行
C.西方文明的传播
D.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建立
4、判断题 受1946年签订的《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打击最大、最直接的是( )
A.农民阶级
B.官僚资产阶级
C.民族资产阶级
D.工人阶级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6世纪中叶,中西方的社会发展水平大体相当。18世纪,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都是一个光辉的历史时期,但正是在这一时期,中国与西方差距的进一步扩大,东方终于在社会前进的竞赛中落后了,西方走在前面……1978年,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开始了具有深远意义的历史转折。同一时期,西方国家的经济也出现了重大变化。20世纪80年代,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它使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相互影响,相互融合为统一整体。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正面临着机遇和挑战。
——摘自《中学历史教学》
(1)“16世纪中叶,中、西方发展水平大体相当”在政治和经济上的表现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8世纪对于西方是一个光辉的历史时期”,这在政治上主要指什么?“中国在18世纪竞赛中落后”的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世纪70年代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生的重要变化主要指什么?这一时期中国的经济出现了重大的转折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面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发展中国家应如何应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