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从下表可以看出1952-1957年间我国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例上升了近10个百分点,其最重要的原因是
?
| 轻工业
| 重工业
|
1952年
| 63%
| 37%
|
1957年
| 54%
| 46%
|
A.国民经济恢复的完成?
B.“一五计划”的实施
C.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
D.“大跃进”运动的推动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是图文材料型选择题,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首先注意材料的时间信息:1952-1957年间。由此时间信息可排除A项和D项,国民经济恢复的完成是在1952年底,“大跃进”运动是在1958年;社会主义改造是改造的生产关系,而材料的信息是轻重工业的比例变化,这是“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结果,所以本题答案是B项。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有报纸载文感叹:“我数千年历史之蚕桑事,不沦亡于敌伪铁蹄之下,而消灭于……官僚资本之压迫榨取也!吾民何辜,惟此浩劫!”此种状况出现于(?)
A.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B.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
C.抗日战争时期
D.抗日战争胜利以后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根据材料中提到的“不沦亡于敌伪铁蹄之下”,而“消灭于……官僚资本之压迫榨取也”等信息判断应为抗日战争胜利以后。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史记·商鞅列传》记载: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座为中庶子。公叔座知其贤,未及进。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曰:“公叔病有如不可讳,将奈社稷何?” 公叔曰:“座之中庶子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本段材料属于
A.历史结论
B.历史评价
C.历史叙述
D.资料整合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服饰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社会的变迁。例如:战国时期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北魏时期孝文帝“更姓易服”,唐女装“袒露”与宋女装“清雅”,民国时期“中山装”流行。从以上案例可以归纳出服饰变化趋向及特点。以下表述最恰当的是(?)
A.表明人们的等级观念日趋淡漠
B.受时代、观念、文化交流影响
C.反映不同阶层和职业贵贱有别
D.民族交流是服饰变化的根本原因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服饰的变化是属于社会生活范畴,但是在古代服饰体现了等级身份,服饰受到政治因素、观念及相关文化的影响。到了近代由于平等观念对人们服饰的变化也有影响(如中山装),所以此题应该从时代、观念、文化交流等多方面分析服饰变化趋向及特点,故此题应该选择B项
点评:服饰是一个时代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具体体现。下列三幅图是明太祖命制并颁行全国的三种男子帽式,你从中得到的确切信息是?( )

A.朱元璋关心民众生活? B.朱元璋鼓励发展纺织业
C.明朝极力加强专制皇权? D.明朝时百姓服饰有统一规范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黄遵宪(1848—1905)生活的时代,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寄托情思的诗作《今离别》:“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所反映的是( )。
A.新式交通工具的传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B.西方建筑风格的传入丰富了中国近代居室的样式
C.西装的传入推动了中国服饰的多样化
D.西方餐饮的传入影响了中国的传统饮食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从诗中不难看出所体现的是新式交通工具速度之快,而不是建筑、西装、餐饮方面,故选A。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