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以下对康熙帝历史功过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 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② 打击了分裂割据势力,维护统一
③ 康熙帝没有敏锐地觉察到西方社会的巨变
④第一次使用了“中国”这一国号,维护了中国的主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联系史实可知,① 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② 打击了分裂割据势力,维护统一 ③ 康熙帝没有敏锐地觉察到西方社会的巨变④第一次使用了“中国”这一国号,维护了中国的主权都是对康熙的正确评价,故此题选D项。
点评:此题为知识型选择题与组合选择题的混合形式。题干与备选项基本上是重复教材的文字表述,但备选项的迷惑性、干扰性较大,如果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可能会被干扰所迷惑而选错。解答此类选择题的关键是扎扎实实地掌握教材的基础知识。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956—1966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了不少挫折与失误,好心办了坏事。下图中所示的运动给今天的新农村建设留下的教训是

A.必须尊重客观经济规律
B.经济建设要切合实际
C.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
D.注意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20世纪八十年代初,邓小平指出:“现在进一步考虑,和平共处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内部的某些问题,恐怕也是一个好办法。”这里的“某些问题”是指
A.国家统一
B.所有制问题
C.民族关系
D.中共与民主党派关系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关键要抓住“解决一个国家内部的某些问题”,联系80年代邓小平理论发展的史实,可知这里的和平共处指的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和平共处,即一国两制构想,故此题应选A项
点评:一国两制提出的意义①“一国两制”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指导方针;②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创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结构新形式,为一个国家内政问题的处理提供了新方法;③为促进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处理国与国之间历史遗留问题和解决国际争端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畲族,历史悠久,主要生活在我省的云和、景宁一带。1984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了景宁畲族自治县。由此看出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多党合作制度
D.政治协商制度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理解概念,民族区域自治,就是在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设立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由当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利。因此选A。
点评:本讲不是高考的热点,涉及的高考试题较少,多为基础知识的直接考查,偶有与其他主干知识的综合,分值相对较低。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与中国传统的居民建筑形成鲜明对比的西式建筑最早出现在
A.租界地区
B.开放的通商口岸
C.北京
D.东南沿海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此题考查认知能力和记忆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