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炀帝忌刻,法令尤峻,人不堪命,遂至于亡。……及太宗即位,又命长孙无忌、房玄龄与学士法官,更加厘改。……玄龄等遂与法司定律五百条,分为十二卷,……又定令一千五百九十条,为三十卷。贞观十一年正月,颁下之。
凡削烦去蠧,变重为轻者,不可胜纪。……议绞刑之属五十条,免死罪,断其右趾,应死者多蒙全活。……自是比古死刑,殆除其半。
——《旧唐书》
材料二?赏当其劳,无功者自退;罚当其罪,为恶者戒惧。故知赏罚不可轻行。
深恶官吏贪浊,有枉法受财者,必无赦免。在京流外有犯赃者,皆遣执奏,随其所犯,置以重法。
——《唐律》
材料三?贞观五年,张蕴古为大理丞。相州人李好德素有风疾,言涉妖妄,诏令鞠其狱。蕴古言:“好德癫病有征,法不当坐。”太宗许将宽宥。蕴古密报其旨,仍引与博戏。治书侍御史权万纪劾奏之。太宗大怒,令斩于东市。既而悔之……因诏曰:“凡有死刑,虽令即决,皆须五覆奏。”五覆奏,自蕴古始也。又曰:“守文定罪,或恐有冤。自今以后,门下省覆,有据法令合死而情可矜者,宜录奏闻。”
——《贞观政要》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太宗制定法律的原因和目的。与隋律相比,唐律体现了什么特点?(4分)
(2)据材料二,唐太宗制定的法律体现了他怎样的治国思想?(2分)
(3)与材料一、二相比,材料三反映了怎样的现象?“既而悔之”又体现了唐太宗怎样的个人品质?(2分)
(4)综合以上材料,指出贞观之治的出现与哪些因素有关。(2分)
参考答案:
(1)原因:隋律过于严苛;吸取隋亡的教训。(2分)
目的:稳定社会秩序,维护和巩固封建统治。(1分)
特点:慎用刑法。(1分)
(2)思想:赏罚分明;整顿吏治。(2分)
(3)现象:唐太宗虽然慎刑,依旧存在冤杀。(1分)
品质:知错能改,自我反省。(1分)
(4)因素:唐太宗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唐律提供的稳定秩序;唐太宗优秀的个人品质。(任答2点,共2分)
本题解析:
(1)注意材料一开头语句“炀帝忌刻,法令尤峻,人不堪命,遂至于亡” 可知原因是隋律过于严苛;吸取隋亡的教训。 再从统治者的角度分析目的。然后根据“凡削烦去蠧,变重为轻者,不可胜纪”可知特点是慎用刑法。
(2)提取材料信息“赏当其劳,无功者自退;罚当其罪,为恶者戒惧。故知赏罚不可轻行”可知是强调赏罚分明;“深恶官吏贪浊,有枉法受财者,必无赦免。在京流外有犯赃者,皆遣执奏,随其所犯,置以重法”可知是用重法惩治贪官,整顿吏治。
(3)提取材料信息“太宗大怒,令斩于东市。既而悔之”,可知是唐太宗虽然慎刑,依旧存在冤杀。“因诏曰:“凡有死刑,虽令即决,皆须五覆奏。”可知太宗知错能改,自我反省。
(4)综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材料一体现唐太宗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材料二体现唐律有利于稳定秩序,材料三体现唐太宗优秀的个人品质。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一个历史事实可由若干事件构成,事件又可由若干小事件构成,由此可以排出一系列事件的等级或层次。下列选项符合上述说法的是
[? ]
A.经济全球化——西欧一体化——欧元启用
B.《王位继承法》——《权利法案》——光荣革命
C.苏联的现代化道路——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工业化
D.中途岛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阿拉曼战役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历史学家陈寅恪先生曾说:“佛教经典云:‘佛为一大因缘出现于世。’中国自秦以后,迄于今日,其思想演变之历程,至繁至久,要之,只为一大事因缘,即新儒学之产生及其传衍而已。”下列各项中符合陈寅恪所说的“新儒学”的是
A.建构起天人一统的系统图式
B.构造起人伦核心的儒学体系
C.形成了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D.为汉唐大一统奠定思想基础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儒家思想的发展过程。首先需要判断这里的“新儒学”是什么。材料中“佛为一大因缘出现于世”已经提示它吸收了佛教的思想,所以应该是理学,而理学的特点之一就是构造起人伦核心的儒学体系。所以答案选B。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下图反映出的最本质问题是 ( )。

A.反映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B.反映了中国对美国的友好
C.反映出美国向中国转嫁金融危机
D.国际经济旧秩序已经打破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从图示和所学可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世界各国紧密联系在一起。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迅速与中国等各国联系起来,这说明的最本质问题就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程度越来越高。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东方圣人孔子和古希腊著名思想家苏格拉底有许多相似的地方,苏格拉底生于公元前469年,正是孔子死后十年,因此有人将他说成是孔子在西方的再生。 两人思想的最大相同之处是(?)
A.反对君主制
B.主张民主
C.强调知识和道德的作用
D.维护君主权威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根据所学,孔子主张为政以德,强调统治者要爱惜民力,体恤民情,重视道德的力量;而苏格拉底既不主张寡头制也不主张民主制,他主张应该由“那个知道的人”统治国家;两者都主张知识和道德的作用。所以C说法最符合。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