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下列图片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初的美国社会景象。


?
?
?
图1?美国人被迫廉价出售私人汽车?图2 在巨大宣传画下排队领取救济金的美国人
材料二:? 1930年6月7日,美国总统胡佛签署了国会通过的霍利斯穆特关税法,提高75种农产品和925种工业品的关税率,整个关税的平均税率由33%提高到40%。结果导致德、意、加、西等国以牙还牙,纷纷高筑关税壁垒。激烈的经济战使世界经济秩序陷入混乱、萧条阶段被延长。
材料三 :? 2008年美国的“次贷危机”迅速蔓延成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这场“金融海啸”引发的史无前例的全球救援行动仍在继续,欧盟已开始倡导彻底检查全球金融体系,并提出建立新的国际金融秩序,即新版布雷顿森林体系。
10月25日,中国总理温家宝在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应对百年不遇的特大的金融风险,我们需要加强各国之间的合作,因为只有合作,才能形成力量,才能克服困难。在当前这种合作表现在领导人首先要高度重视。?
——?金融网综合报道
请回答:
(1)材料一图片反映当时美国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2分)指出这一事件产生的根本原因。(2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当时国际社会为应对这一事件采取什么举措?(4分)对国际关系有何影响?(2分)
(3)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实质是什么?(2分)从世界经济发展的角度指出,面对“金融海啸”当前亚欧国家提出加强国际合作和建立“新版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原因。(4分)
参考答案:(1)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2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2分)
(2)以邻为壑;构筑关税壁垒,实施贸易保护。(4)分?加深了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国际关系日趋紧张。(2分)
(3)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2分)
原因: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相互依赖和影响,只有全球合作,才能形成力量,克服金融危机.(2分)
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动摇,多极化趋势加强,需要建立新的金融体系,来应对世界金融危机。(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凤凰卫视《锵锵三人行》节目主持人曾这样描述北欧福利国家的状况:“最穷的和最富的,在交税之前可以相差17倍,但是纳完税之后,可以小到3倍。就是说我这富人,比你就多3倍的钱。”充分说明这种政策实际上是
[? ]
A.国家对经济大力干预
B.保障了低收入阶层的生活
C.国家实行高税率政策
D.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

图一?图二?图三
1930年的美国失业者?经济萧条中饥饿的母亲?罗斯福与煤矿工人在一起
材料二?《全国工业复兴法》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二是由国家举办各种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三是适当提高劳工地位,改善劳工待遇。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作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不得雇佣童工。? ----苗枫林《世界近代史》
材料三? 1933年5月通过《紧急救济法令》,到1936年止,政府大约支出30亿美元用于失业救济。1935年提出《社会保障法》,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
----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
(1)材料一反映了罗斯福关注什么社会问题?(2分)
(2)依据材料二、三,指出“新政”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通过什么方式建立?(2分)
材料四?有人这样形容罗斯福新政前后企业与政府关系的变化:新政之前,企业主是老板。政府是“守夜人”,新政以来,企业主是大老板,政府是“守夜人”兼二老板。
材料五?随着资本主义向垄断阶段的过渡,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股权分散化的趋势。二战结束后逐渐加强,这种现象被称为“人民资本主义”。
(3)据材料四分析: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发生了怎样的转变?(2分)
(4)依据材料五和所学知识,说明“人民资本主义”的主要含义及其作用。(4分)同时期资本主义还出现了哪些新变化?(4分)
参考答案:(1)经济危机发生后,工人失业,人民生活贫困。(2分)
(2)国家立法(2分)
(3)转变:由自由竞争、自由放任转变为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2分)
(4)含义:股票呈现分散化趋势。(2分)
作用:缓和了社会矛盾,吸收了大量资金,适应了资本社会化趋向。(2分)
新变化:“经营者革命”和福利国家的出现。(4分)
本题解析:(1)问从材料中可以获取的信息:1929年爆发的经济危机给美国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人民生活极端困难;总统关心民众的生活。从这些信息中即可组织答案。(2)以国家立法的形式将社会保障形成为一种制度,有利于长期稳定局面的形成。(3)注意新政是对自由放任政策的抛弃加强计划调控理解政府和企业之间关系的转变。(4)根据教材可以很容易的得出答案,人民资本主义是指的股票分散化,反映了资本社会化的趋向;同期资本主义国家随着科技革命的发展,出现经营者革命和福利国家。
点评:战后资本主义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在战后初期,普遍实行经济的干预和调节,扩大政府开支,实行福利制度等,在20世纪50到60年代,经济得到快速的发展。到了70年代,进入到滞胀阶段。为了应对滞胀的危机,西方国家产生了一系列新的学派。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经济繁荣时期,大街小巷密密麻麻地布满了小车,状如长龙,当时流行着“一美元首付,一美元月供”的谚语。由此可见( )。
A.汽车产业成为支柱产业
B.汽车工业始现衰兆
C.分期付款隐藏着危机
D.股票投机活动盛行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材料反映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刺激了美国市场的虚假繁荣。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37分)阅读材料,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标志着凯恩斯主义的诞生。……面对30年代初整个西方世界大萧条的局面,凯恩斯主张抛弃西方传统经济理论,改用货币调节的手段来维持经济稳定,同时用政府行政干预的方式来影响经济发展,解决失业问题
——人教版《历史必修2教师用书》
材料二? 1950年美国与其他发达(日本、联邦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国家经济实力对比示意图

材料三? 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陷入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的困境。为医治生产停滞,政府降低利率、放宽信贷,却加剧了通货膨胀;为抑制通货膨胀,政府又被迫提高利率、紧缩银根,人为放慢经济增长的步伐,却又使生产停滞、经济恶化。……1979年4月到1982年12月,美国工业生产下降了11.8%,失业率达到10.8%,失业人口数达到1200万。?
——人民版《历史必修2》
材料四?货币学派认为,影响经济的要素是货币发行量而不是需求。它主张控制货币发行量,反对用扩大政府开支、增加预算赤字手段来对
付经济衰退和扩大就业,反对国家过多地干预经济。供给学派强调以供给创造需求,认为发展经济的重点在于扩大供给而不是需求,只要供给充足,需求就会跟上,整个经济便会随之出现稳定增长。该学派主张减税和减少政府对经济的管制,认为减税能刺激人们的投资和工作积极性,减少政府对经济的管制能加强市场机制的作用,减少政府对经济的过度干预。?
——人民版《历史必修2》
(1)根据材料一,归纳凯恩斯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重大意义。(14分)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美国经济发展的重大变化。结合材料一,说明这—变化的实质。(10分)
(3)与凯恩斯主义相比,材料四中的货币学派、供给学派提出哪些不同主张,给美国社会带来什么影响?从凯恩斯主义到货币学派、供给学派的主张和影响,你能得到哪些启示?(13分)
参考答案:
⑴背景: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严重的经济危机(1929-1933年经济危机)。(2分)
内容:用货币调节来稳定经济;用政府行政干预影响经济发展,解决失业问题。(6分)
意义:减轻了经济危机的破坏,促进经济恢复;巩固资本主义民主制;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6分)
⑵变化:经济发展迅速到陷入滞胀。(6分)实质:凯恩斯理论失灵。(4分)
⑶不同:两派都反对国家过多干预经济:货币学派控制货币发行量;供给学派以供给创造需求,减税能刺激人们投资和工作积极性。(3分)
影响:通过降低税率和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美国经济走出滞胀,开始持续发展。(7分)
启示:经济理论来自于解决现实问题的需要:正确的经济理论对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任何一种经济理论都不是万能的。(3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