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北宋建立后,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以集中军权为首,这是因为
[? ]
A.巩固统治,恢复封建秩序
B.先易后难,经济问题复杂
C.赵匡胤是后周统兵大将
D.北方游牧民族威胁中原
2、判断题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目的是?
[?]
A.抑制土地兼并?
B.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C.提高军队战斗力?
D.优化人才选拔方式
3、判断题 王安石变法中,既有利于稳定物价和商品交流,又使国家收入增加的措施是(?)
A.青苗法
B.农田水利法
C.募役法
D.市易法
4、判断题 王安石变法“以理财为方今先急”,他“理财”的主要目的是
[? ]
A.调整封建国家与官僚大地主之间的关系
B.调整地主阶级中士族与庶族之间的关系
C.调整官僚大地主与中小地主之间的关系
D.调整封建国家与自耕农之间的关系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今则西戎已叛,屡丧边兵;北虏愈强,且增岁币。国用殚竭,民力空虚,徭役日繁,率敛日重。官吏猥滥,不思澄汰;人民疾苦,未尝省察。百姓无告,朝廷不与为主,不使叛而为寇,复何为哉?……? ——枢密副使富弼的上奏
材料二? “昔之贫者举息之于豪民,今之贫者举息之于官”、“兼并之家不得乘新陈不接以邀倍息”,也可“广蓄积,平物价……”。
——摘自李超民《王安石变法与美国20世纪30年代的新政》
知大名府韩琦言:“臣准散青苗诏书,务在惠小农,不使兼并乘急以要倍息,而公家无所利其入。今所立条约,乃自乡户一等而下皆立借钱贯陌,三等以上更许增借。”
——摘编自《宋史·食货志》
材料三? 苏辙认为,“出纳之际,吏缘为奸,虽有法不能禁。钱入民手,虽良民不免妄用;及其纳钱,虽富民不免逾限。如此则恐鞭箠必用,州县之事不胜烦矣。”
——摘自汤江浩《王安石——勇进人生》
材料四? 欧阳修认为,春季“青黄不接之时,虽不户户缺乏,然其间容有不济者。以为惠政,尚有说焉”。秋季“正是蚕麦成熟、人户不乏之时,何名济缺?直是放债取利尔”。? ——摘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北宋中期进行社会改革的背景(不得摘抄原文)。(4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王安石变法中实施青苗法的目的。(2分)
(3)苏辙、欧阳修认为青苗法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哪些弊端?(2分)
(4)综合以上材料,你对王安石变法有何认识?(4分)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