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宋仁宗(1049-1053)年间,各级官员达到两万多人,比三十多年前的真宗景德年间增加了一倍;仁宗后期,“募天下骁雄横滑以为兵,几至百万。”比北宋建国之初增加了五倍。在仁宗1050年前后,当时的两税收入为:钱四百九十三万贯,绢帛三百七十六万匹,粮一千八百零七万石,国家总支出:钱三千三百一十七万贯,绢帛七百二十五万匹,粮三千零四十七万石。当时“养兵之费,在天下十居七八。”这主要反映出当时
A.阶级矛盾尖锐,社会动荡不安
B.对外战争频繁,政府负担沉重
C.出现三冗局面,国家积贫积弱
D.赋税徭役繁重,百姓困苦不堪
2、判断题 “惠遍农无乏,输均役不骚。保兵知警守,吏禄绝色饕。”该诗赞扬的是(?)
A.王安石变法
B.戊戌变法
C.明治维新
D.俄国1861年改革
3、判断题 下列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积贫——富国
B.积弱——强兵之法
C.“三冗”——取士之法
D.保证时间——免役法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的业师梁启超先生说,王安石是大改革家,中国千古一人,在他以前,有过改革家,如在齐的管仲,在秦的商鞅。然而,论到有见识,彻底了解宋朝的政治缺点、人民疾苦,有办法解决他的问题,有毅力贯彻他的计划,在宋朝以前或其以后,中国只有王安石。
——黎东方《我对历史的看法》
材料二?王安石既执政……神宗曰:“不知卿所施以何为先?”王安石曰:“变风俗,立法变,是方今所急也。”
?——《二十二史札记》
材料三?王安石以新法害天下,引用奸邪,更张法令,驯至靖康之难,人皆咎安石为祸。
? ——《二十二史札记》
请回答:
?(1)王安石变法前“政治缺失”与“人民疾苦”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为减少“人民疾苦”,王安石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取得了什么成效?
(3) 王安石对科举制度进行改革,规定“学问和品行最优者,可以不经科举考试直接出任官职。”这说明他?(?)
A.看到了科举制度的弊端
B.对官僚地主妥协
C.准备废除科举制度
D.认为地方教育水平大有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