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3分)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思想方面的遗产,主要由孔子的经过后代人修改和润色的教诲组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论语》
材料二?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去。……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孟子》
材料三?唯天子受命干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君为臣纲。
——《春秋繁露》
材料四?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朱文公文集》卷七十。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孔子和孟子对君臣关系的主张。(2分)
(2)材料三的作者是谁?(1分)材料三、四分别是怎样“修改和润色”儒家学说中君臣关系的?(4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西汉、南宋以后儒学地位发生的主要变化。(2分)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变化的主要原因,并指出儒家思想影响了中国传统社会哪些方面。(4分)
2、判断题 西汉巨商卓王孙的新寡女儿卓文君与司马相如一见钟情。对此,宋明理学家认为
A.“正获身,非失身”
B.“逾墙淫奔,无耻之尤”
C.“四目相视,具各有情”
D.“少女嫩妇的,你拦着不教他嫁人,留着他做什么”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汉初年的景帝时期,文翁入成都任蜀郡守,“见蜀地僻陋,有蛮夷风”遂将教育文化置于首位……选拔青年人亲自进行教育,并派到长安去学习数年,学成之后用作各级官吏,带动各地的教化……在成都开办学校,校中学子在课堂之外还必须经常到各地有所实践。一段时间之后,“由是大化,蜀地学于京师者比齐鲁焉。至武帝时,乃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自文翁为始云。文翁终于蜀,吏民为立祠堂,岁时祭祀不绝。至今巴蜀好文雅,文翁之化也。”
——摘编自《汉书·循吏传》
材料二?伦敦大学成立于1828年。与传统的牛津和剑桥大学相比,有诸多创新之举。它是英国最早给与女性与男性同等教育权利的高等学府。招生不分教派,神学被排斥在课程之外。学费低廉,一年仅需25-30英镑,只相当于牛津和剑桥的1/10,是一所以中产阶级为对象的大学。教学语言是英语而非拉丁语,课程设置以实用而非以古典为导向,学科设置广泛且强调学以致用。
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文翁办教育的特点及对当时教育体制发展的贡献。(6分)
(2)结合材料二概括伦敦大学的创新体现在哪里?根据材料并结合英国当时社会状况分析伦敦大学不断创新的原因。(10分)
4、判断题 以下思想家和认识事物的方法,对应正确的是
A.朱熹:发明本心
B.陆九渊:格物致知
C.王守仁:致良知
D.程颐、程颢:心外无物
5、判断题 下表是某人所持的一张高校入学履历,他能持有该证可能得益于
姓名: ?
| 张卫红
| ?推荐评语
|
性别:
| 男
| 出生好,热爱伟大领袖毛主席、热爱中国共产党;阶级立场坚定,在农村广阔天地里锻炼20多年。
|
年龄:
| 35岁
|
家庭出生:
| 贫农
|
文化程度:
| 小学
|
A.新中国成立后大力发展教育? ? B.《义务教育法》实施
C.文革期间推荐工农兵上大学?D.文革后恢复高考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