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某君画了幅《孔子编书图》,图中反映了以下内容。其中没有历史错误的是 (?)
A.房间里烧着煤炭取暖
B.墙上挂着一柄铜剑
C.孔子把纸铺在桌子上
D.用工整的楷书写着:仁者爱人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煤炭开始用作燃料在西汉时期;纸的发明在汉代;楷书产生于汉末,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早在商代就已经拥有完善的炼铜技术。孔子生活在春秋时期,可能出现的只有B。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关于1956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不符合史实的是(?)
A.确保了学术文化事业此后十多年的繁荣
B.吸取了我国历史上学术、文化发展的经验
C.纠正了科学文化领域存在的教条主义倾向
D.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科学文化事业的教训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是1956年4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的,不仅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学艺术的基本方针,也是党领导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方针。但是在1957年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后,“双百”方针的贯彻受到了干扰和损害,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中这一方针又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因此说“确保了学术文化事业此后十多年的繁荣”是不正确的。故答案为A。双百方针吸取了我国历史上学术、文化发展的经验,纠正了科学文化领域存在的教条主义倾向,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科学文化事业的教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BCD项均正确。
点评:指文学艺术上百花齐放,学术上百家争鸣。在文学艺术上可以有不同风格,不同形式,可以自由发展;在学术上可以有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总之,在文学艺术、科学研究领域,有独立思考和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有发表不同意见的自由。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在参观中国某一古代思想家的纪念馆时,在大厅内有一副对联:“反躬践实,穷理致知,传二程而分流;讲学授徒,著书立说,配十哲之永馨。”由此判断这位思想家是
A.王阳明
B.程颢
C.朱熹
D.董仲舒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31.(14分)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华民族获得独立自主,站起来的中国人以平等的身份登上世界舞台,逐步走向外交的辉煌。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据图1,中印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确立的指导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该原则的确立有什么意义?(4分)
小题2:据图2,周恩来总理提出了什么方针打破了会议僵局,推动会议圆满成功?(2分)
小题3:据图3,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有什么重要意义?(4分)
小题4:据图4,尼克松访华对于中美两国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参考答案:(1)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答出具体内容也可;2分)②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2分)
(2)“求同存异”的方针。(2分)
(3)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此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4分)
(4)中美两国结束了二十多年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或:中美两国在历经多年的对抗与冲突后,重新走到了合作的起点。)(4分)
本题解析:(1)图1反映了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时,同印度总理尼赫鲁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主要内容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在国际上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2)图2是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发言,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促使会议成功,加强中国同亚非各国联系。
(3)图3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其意义可以从对中国、对世界两个方面作答。
(4)图4反映了尼克松访华,毛泽东主席会见尼克松,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点评:本题还可以延伸考察新中国三个时期的外交政策:
20世纪50年代: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20世纪70年代:一条线、一大片;
改革开放后 :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的标志是(?)
A.新中国的成立
B.三大改造的完成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D.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社会主义的公有制,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基本建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此选B.
点评:三大改造
实质是一场生产关系的变革,是将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从而使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促使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