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点预测(2018年押题版)(四)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汉代的选官制度。依据所学及材料“……士人和小吏要在仕途上求发展,多以孝廉为阶梯。学者指出,此时孝廉以家资丰厚,累世仕宦,……”可知应是东汉。汉代的时候实行察举制,其中孝廉是重要的内容。所以应选A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下图是我国古代某一时期的部分行政区域图。当时管理A区域的机构是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结合图中信息陕西行省、河南江北行省可知当时的地方行政制度为行省制,据此可知该图为元代行政区域图,结合所学可知管理京师附近的地区的为中书省,所以选C
考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元行省制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明朝时掌管地方行政权的是
A.都指挥司
B.布政司
C.按察司
D.宣慰司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考查明朝地方三司的各自权限范围。在地方,明太祖废行中书省,设三司:布政司、都指挥司与提刑按察司,分管一省的行政,军政与司法监察,其长官分别为布政使,都指挥使与按察使,而D项是元朝时设立的管理边远民族地区事务的机构。故排除ACD项,B项正确。
考点:明朝地方行政体制
点评:本题须明确三司各自权限范围,属于识记知识。难度小。
本题难度:简单
4、综合题 (36分)国家权力的分布与政策的实施对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6世纪以前和10世纪以后的政治体制和官僚形态存在着重大区别。南北朝以前,贵族集团对政治具有强大影响,官吏的任命基本以门第为标准,地方佐官由长官辟举,中央与地方在具体政务运作的层面上并未完全联结为一个整体。而到北宋时期,各级政府,包括中央政府,都是由官僚而非贵族负责运转,贵族作为一个社会阶层对帝国政治运作的影响力基本消退,就连此前皇室内部影响皇权运作的宗室、外戚、后宫、亲王甚至皇太子等力量,也基本从政治上淡出。官吏全部由中央政府按才学标准和官职资历加以任命。中央与地方在各方面具有政务的运作中走向一体化,皇帝本人也走到了处理国家政务的前台,“朝廷(皇帝与宰执为首)----州县----百姓”架构下的国家形态基本成型。
——刘后滨《政治制度史视野下的唐宋变革》
(1)依据材料和所学,分析说明6世纪以前和10世纪以后中国政治体制和官僚形态的变化及成因。(8分)
材料二 20世纪30、40年代,许多学者主张在中国实行统制经济。经济学家马寅初1935年在《中国经济改造》一书中认为统制经济源于苏联的计划经济,由于当时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经济遭遇到严重的危机,世人“一闻苏俄计划经济之成绩,安得不靡然风起,视为宝典”。马寅初还认为:面对西方国家的倾销政策,中国保护幼稚工业,除保护税外,用统制的办法,发展国内工业与之相抗,亦为今日国际经济竞争之武器;贫弱之国,除统制之外,殊无法抵抗其潮流也。
但到1940年,马寅初就对统制经济提出批评,将锐利的笔锋指向打着“经济统制”旗号的官僚资本:吾人以千数百万同胞之死伤,数百万财产之损失,希冀获得胜利以求民族之快快复兴,决不愿以如是巨大之牺牲来交换几个大财神,将吾人经济命脉操在手中。
——摘编自钟祥财《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的统制经济思潮》
(2)依据材料,说明20世纪30、40年代马寅初对统制经济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分析其观点前后不同的原因。(12分)
材料三 “重商主义”是西欧15~18世纪的经济思想。重商主义者借助国家的力量推行自己的政策主张,工商业阶层希望得到国家的有力保护。在整个重商主义时代,国家干预被强烈要求“保护贸易并粉碎阻挡商业扩张的种种中世纪羁绊”。
18世纪末,亚当·斯密对重商主义提出批评。他认为国家干预经济活动是十分危险的,主张一切听其自然,允许资本家自由地朝廷经济活动: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
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则赞扬重商主义,认为重商主义有“科学真理成分”。他不相信市场机制或一只看不见的手可以解决危机和失业问题,而相信现代资本主义只有在国家这一只看得见的手的帮助之下才能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凯恩斯的经济政策观点的核心是反对经济自由主义,扩大政府职能,主张国家干预。凯恩斯经济学很快取代传统经济学的正统地位,并在一段较长的时期内成为西方国家制定经济政策的理论依据。
(3)以“政府权力与市场关系”这视角,结合所学,对材料中所蕴含的历史信息进行解读。(16分)
参考答案:
(1)变化:世家大族对政治的影响逐渐消失(或“中央政府掌握任命选拔官员的全部权力”);官员选拔和任命标准由以门第到完全按照才学和官职资历;宋代形成成熟的官僚制度。(6分)成因:官员选拔制度的变革;科举制的形成。(2分。回答以上任意一点即可得分)
(2)变化:由支持赞成政府实行统制经济变为反对抨击统制经济。(2分)
赞成原因: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受苏联计划经济的影响;抵御列强的经济侵略和发展民族工业的需要。(6分)
反对原因:统制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官僚资本的膨胀,国家经济命脉操纵于少数人之手。(4分)
(3)15~18世纪,西欧商品经济发展,民族国家形成,开始海外殖民扩张,争夺霸权。重商主义政策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西欧国家实力增强。(6分)
18世纪末期,工业革命的开展增强了工业资产阶级的经济实力,工业资本家反对政府对市场的过多干预。政府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这种政策进一步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4分)
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造成经济萧条,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失败。美国罗斯福新政对市场进行全面干预,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对二战后经济的稳定和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4分)历史上,西方国家政府权力与市场的关系,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地进行着调整。(2分)
本题解析:(1)根据题干要求及材料一信息,本问实际上考查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相关内容——选官制度等的变化。根据材料一关键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不难直接归纳、概括出6世纪以前和10世纪以后选官制度等的主要变化,体现在:A.中央政府掌握任命选拔官员的全部权力,世家大族对政治的影响逐渐消失;B.官员选拔和任命标准由以门第到完全按照才学和官职资历;C. 宋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大大加强,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官僚制度等。出现以上变化,主要居于以下三方面的变化: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B.官员选拔制度的一系列变革;C.科举制选官制度的形成及完善等。
(2)根据题干要求及材料一信息,本问主要考查对民国马寅初对统制经济态度的认识。根据材料二关键信息,不难直接归纳、概括得出,其态度在前后期呈现出截然相反的变化,具体体现在:由前期的支持赞成政府实行统制经济,变为后期的极力反对抨击统制经济。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变化,根据材料二相关信息,结合所学知识,给予如下解读:A.前期赞成的原因,主要体现在:①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后的反思;②受苏联计划经济积极作用的影响;③抵御列强的经济侵略和发展本国民族工业的客观需要等。B.后期反对的原因,主要体现在:①统制经济的不断发展,造成了官僚资本的膨胀;②国家经济命脉被操纵于少数人之手(以“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资本),是典型的垄断制独裁经济,这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等。
(3)根据题干要求及材料三信息,本问考查学生根据材料信息解读历史信息的能力。根据题干要求,围绕“政府权力与市场关系”角度,根据材料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以这样来依次认识材料中“政府权力与市场关系”,总体上:西方国家政府权力与市场的关系,是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地进行着变化和调整的。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时期:A. 15~18世纪这段时期:①一方面,西欧资本主义经济(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民族国家的形成以及大肆的海外殖民扩张。②另一方面,西欧许多国家政府积极推行重商主义政策,争夺海外市场,客观上又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西欧国家实力增强等。B.18世纪末期这段时期:①一方面,工业革命的开展增强了工业资产阶级的经济实力,他们反对政府对市场的过多干预。②另一方面,政府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进一步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不断初步形成等。C.20世纪30年代这段时期:①一方面,资本主义市场竞争的无序性和盲目性,导致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造成经济大萧条,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失败。②另一方面,罗斯福所开创的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政府的对市场的调控能力大大加强,这对二战后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又产生了积极影响,有利于本国资本主义经济的稳定与发展等。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加强;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制度的系列变化;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国后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工业革命;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贾谊在《治国策》中建议:“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西汉政府采取的哪项措施反映了这一主张( )
A.削夺列侯的爵位
B.削夺王国的封地
C.颁布“推恩令”
D.设通判监督诸侯王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材料中的“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表明是主张颁布“推恩令”,所以答案选择C项。AB项与材料内容不相符合。D项是无关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代的推恩令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