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体现,而中央政治制度和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都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下面六幅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5分)



图五 图六
(1)图一、图二分别反映了中国古代哪一朝代的何种中央政治制度?与图一、二相比, 图三有何显著特点?(6分)
(2)图四中的机构是谁设立的?这个机构的设立有什么影响(2分)
(3)与图五的地方行政制度相比,图六有何明显特点?(3分)
(4)上述图片体现的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沿革历程中的两对基本矛盾是什么?(4分)
参考答案:
(1)秦朝的三公九卿制、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废除了丞相;(6分)
(2)雍正;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2分)
(3)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郡县长官统一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3分)
(4)君主和丞相、中央和地方权力(4分)
本题解析:
(1)从图一看,在中央皇帝之下设立三公九卿,地方上推行郡县制,这是秦朝的政治制度;图二皇帝之下设立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尚书省下设六部,这是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图三撤销三省,废除宰相,由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
(2)图四的军机处是清朝雍正帝设立。军机大臣基本职能是跪受笔录,上传下达,它的设立是封建社会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标志。
(3)图五是西周在地方上实行的分封制,各个诸侯国有较大的自主权;图六是秦朝在地方上推行的郡县制,地方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大大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4)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演变过程中,始终存在着两对矛盾,即皇权和相权、中央和地方的矛盾,其发展趋势是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消失;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点评:中国古代政治文明专题是高考的重点。以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演变为主线,涉及分封制和宗法制,秦朝皇帝制度的创立和郡县制的推广,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明朝废丞相、设内阁及清朝设立军机处等核心,中央官制和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从命题看,着眼于古代政治制度发展演变过程中历史事件的背景、特征、影响等,并和当今政府机构改革、推进民主化进程及世界史相联系,是高考命题的主要方式。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下表体现了自秦汉至明清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演变,由此可以看出
时期
| 秦汉
| 魏晋南北朝
| 隋唐
| 宋金
| 元
| 明
| 清
|
高层政区
|
| 州
|
| 路
| 行省
| 布政使司
| 省
|
统县政区
| 郡
| 郡
| 州
| 州
| 路、府、州
| 府、直隶州
| 府、直隶州
|
县级政区
| 县
| 县
| 县
| 县
| 县
| 县
| 州、县
|
A.中枢机构体系日趋严密
B.中央集权的逐渐加强
C.地方自主性不断增强
D.经济区域间联系加深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表格信息的能力。表格主要体现的是对地方的管理,并不能反映出中枢机构体系的情况,排除A;由表格可以看出州的地位由高到低的变化过程,而且每朝要么是二级,要么是三级,这说明了二级制和三级制是古代政区层级的主体,但是并不能得出政区层级的调整促进了地方自主性,反过来是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地方的自主性很小,而中央权力加强,所以排除C,答案选B;从表格中不能得出经济区域间的关系,排除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国古代的地方行政区划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秦朝统一后确立专制集权制度。关于下面的“秦朝统治机制示意图”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秦始皇开始建立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度
B.秦朝开始在全国实行郡县制
C.秦律的颁行说明秦朝是一个完全依法治国的国家
D.中央机构分工明确,并设置监察部门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在秦朝依法治国与今天的依法治国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秦朝依法治国中的“法治”,只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在站在阶级的立场上考虑问题。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西汉察举制和隋朝科举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原因是
A.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到一些德才兼备之士
B.自下而上的选拔方式扩大了统治基础
C.以儒家思想作为挑选人才的唯一标准
D.皇帝和高官主考的形式提高了知识分子的政治地位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强调了察举制和科举制在强化中央集权方面的共性,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定B项表述正确符合题意和史实,A C两项表述错误,D项与题意无关。
考点: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
点评: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是维护王朝统治,加强中央集权的重要制度,随着王朝的变革官员的选拔方式产生了很大变化,并且还设定了相应的监察制度以为保障。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的重要性,直至今日公务员的选拔依然是国家政治制度中的重要内容,国家为此专门设立了公务员局,还建立了《公务员法》。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中国古代史》中指出:在西周分封制度下,同姓集团授予封土,赐之以氏。当时,姓氏是统治阶级的特权,“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到战国以后,姓氏的分野逐渐消失,平民逐渐获得姓氏。平民得姓一事与下列哪个历史趋势的关系最直接
A.郡县制度的发展
B.小农经济的产生
C.儒家思想的发展
D.宗法制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