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高频试题巩固(2018年最新版)(六)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考生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的能力。属于容易题。昭君出塞密切了汉匈关系,互市兴旺起来,文化往来增多,①可选;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谱写下可歌可泣的光辉篇章,②可选;图7的三幅图片反映的都是民族关系,排除③;④观点不符合史实。因此,正确答案为A。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在我国古代,秦朝设丞相,明朝废除丞相。下列对这种矛盾的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历史基本知识的掌握并准确把握历史线索的能力。实际考查专制主义的发展历程。A项错误,秦朝设丞相不是因为相权威胁皇权,是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B项错误,这是近代民主的一个原则。C项于题干无关系。D项正确,秦朝设丞相,为巩固统治,而明朝废丞相,为加强皇权巩固统治,防止相权乱政。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朝废丞相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政治制度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某班举办题为“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利弊”的辩论会,正方观点:利大于弊,反方观点:弊大于利。正反方均收集到以下图文资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宰:县令)……
——摘选自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二 明朝改制后
材料三 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也。
——摘选自《清史稿·军机大臣年表序》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统一后在地方推行的行政制度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中图2所示的中央行政制度称为什么?(2分)
(3)材料二、三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变化的什么趋势?(2分)
(4)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你支持哪方观点?请说明理由。(4分)
参考答案:(1)郡县制(2分)
(2)三省六部制(2分)
(3)君主专制不断加强(2分。或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废除)
(4)利:消除地方割据,维护国家统一;提高行政效率等。弊:容易形成君主暴政;压抑地方自主性;不利于新经济因素成长等。(4分)
本题解析:(1)由材料“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可知,秦朝统一之后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郡县制下的郡守和县令都是有皇帝直接任免,从而使君主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治安定和经济发展;郡县制从根本上否定了分封制,打破了西周以来分封割据的状况,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分裂,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2)由图2可知,在皇帝统治下,将宰相权力一分为三,即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在尚书省下有六部进行执行。这就是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下各部职责有明确的分工,有利于皇帝的集权与政令的贯彻执行,提高了行政效率,充分发挥了国家机构的效能。
(3)由材料二可知,秦朝开始设置三公,丞相拥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力;唐朝将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到了明朝废除宰相制度,由皇帝直接统领六部;由材料三可知,清朝设置军机处,一切大权由皇帝包揽。因此从材料二、三可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变化趋势是君主专制不断加强(或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废除)。
(4)这是开放性题,只要言之有理即可。由题干“正方观点:利大于弊,反方观点:弊大于利”可知,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评价,这可以从有利和消极的角度回答。即利:消除地方割据,维护国家统一;提高行政效率等。弊:容易形成君主暴政;压抑地方自主性;不利于新经济因素成长等。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唐代的三省六部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评价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战国时期,黄河一旦泛滥,各诸侯国往往采取以邻为壑的办法抗灾,结果天灾又变成人祸。这表明,治黄要取得成效,须要
A.重建分封制
B.各国君主实行仁政
C.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
D.人口南迁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题干可知地方各诸侯国各自为战反而造成天灾变成人祸,可知地方没有能力来治理黄河,所以A项不能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经济建设,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所以本题答案应该选C。B和D与题干没有关联。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体制·中央集权的积极作用。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中历史知识点复习《古代中国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