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董仲舒对儒学进行改造,西汉的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的主要区别是
A.神化封建统治
B.宣扬“存天理灭人欲”
C.为封建统治者服务
D.反对苛政和刑杀
2、判断题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经过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政治家们清醒地认识到“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这一认识主要基于?(?)?
A.二战使欧洲丧失了世界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
B.二战后欧洲经济凋敝、政治危机、社会动荡
C.二战后来自苏联的威胁和美国的渗透、控制加剧
D.欧洲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开始了一体化的进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14分)
材料一?斯大林指出:两年半以前,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普遍增长,人们在高唱资本主义“繁荣”的胜利歌,“普遍”叫嚣苏维埃国家“必定灭亡”、“必定崩溃”。反而现在,几乎所有资本主义国家陷入经济危机,生产下降、商品滞销、大量工人失业,群众陷入贫困……当此之时,社会主义苏联不仅没有出现预言的“必定崩溃”,反而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失业人数日渐减少,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国民经济日益高涨,五年计划提前到四年完成……
——吴恩远《苏联社会主义体制与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经济危机》
材料二? 20世纪30年代中国现代化的萌动,以近百年中国现代化的探索为历史动力,以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为社会基础,以资本主义世界大危机、日本侵华和苏联的迅速发展为国际诱因。具体表现为知识界关于现代化问题的讨论、国民党关于现代化模式的选择和共产党关于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并在主客观两个方面表现出了社会主义的倾向和走向。
——秦正为《萌动与选择: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走向》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30年代苏联“欣欣向荣”景象的具体表现,并指出这种景象背后潜在的问题。(6分)
(2)20世纪30年代中国出现了“现代化的萌动”。根据材料二,概括这种“萌动”出现的原因及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萌动”为什么没有使中国走向现代化。(8分)
4、判断题 “王者配天,谓其道。天有四时,王有四政,四政若四时,通类也,天人所同有也。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庆赏罚刑之不可不具也,如春夏秋冬不可不备也。”以上反映的思想始于( )
A.战国时期的法家思想
B.汉初“无为而治”的思想
C.汉武帝时期的儒家思想
D.宋朝程朱理学
5、判断题 某同学结合所学知识在解读《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分布》图时得出了若干判断。这些判断中正确的一组是 ①这些经济区域组织都诞生于20世纪下半期②这些组织都是以经济合作为前提③这些组织都把南美洲与大洋洲国家排除在外④这些组织的诞生体现了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