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民国时期据对燕京大学女生的调查,62.9%的被调查者认为“不论有无子息,鳏宜再娶,寡宜再嫁”,只有37.1%的人反对。
但是,大量的族约乡规不顾成文法的规定,继续限制妇女的再嫁。再加上国难不已、经济发展有限,文化教育的推广也成效不大。这使得当时的《中国民法典》没有在中国民间、尤其是广大乡村得以切实地遵守、执行,很大程度上成了一纸具文。
请回答:《中国民国民法典》关于妇女再婚规定是否能够结束中国“烈女节妇”现象?请阐述理由。
参考答案:第一层次答案:不能。
第二层次答案:不能;?在广大农村,由于封建族约乡规限制、约束;法律在农村宣传不到位,不能有效执行。
第三层次答案:分地区(或不一定)。 沿海大城市一定程度上可以结束“烈女节妇”现象;在农村受封建思想、习俗束缚,不能杜绝“烈女节妇”现象。
本题解析:
《中国民法典》……很大程度上成了一纸具文”可以知道不能结束“烈女节妇”的现象。原因可从材料中归纳出来“大量的族约乡规不顾成文法的规定,继续限制妇女的再嫁。再加上国难不已、经济发展有限,文化教育的推广也成效不大。”
如果基础知识比较好的学生能够跳出材料根据史实进行分析,如答案第三层次的,就更好了。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法已禁止,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上述材料反映的主张
A.重视礼仪教化
B.主张礼法并施
C.强调严刑峻法
D.提倡为正以德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荀子思想的理解。由“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法已禁止,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得知这是主张礼法并施。选项中B项符合题意。所以选B。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后天畸形”,是因为深受压迫。压在民族工业身上的三座大山是:
①帝国主义?②封建势力?③官僚资本?④愚昧主义?⑤教条主义?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③④⑤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下列哪部文献中规定:新中国的文化教育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D.《论十大关系》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 www.91eXam.org简单
5、判断题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是人类的美好愿望和追求的目标。“社会稳定”是“和
谐社会”的必要条件,民主法制、公平正义、安定有序等是“和谐社会”的主要特征。
请回答:(11分)
(1)春秋时期,孔子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什么?(3分)这种思想在当时有何进步意义?(2分)
(2)17、18世纪的欧洲,在社会巨变的大潮中,一些思想家为构建公平和法治的社会,提出了一整套构想。请写出启蒙运动的主要理论成果。(3分)
(3)当前,我国正在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就要求我们实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协调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列举我国20世纪50年代在政治文明建设方面作出过哪些正确探索?(3分)
参考答案:(1)核心内容:主张“仁”,“仁者,爱人”;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以德治民,维护统治秩序(3分)。进步意义: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有利于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2分)
(2)天赋人权学说,人民主权学说,社会契约学说,三权分立学说等。(3分,写出其中任意三项即可得3分)。
(3)1954年,召开第一届人大,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性质与公民的权利和义务;1956年,毛泽东作《论十大关系》报告,要求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1956年,中共八大提出,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把中国建设成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1957年,毛泽东提出必须区分和处理社会主义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3分,写出其中任意三项即可得6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热点问题“构建和谐社会”,只要基础知识扎实,此题难度不大。第(1)问中的进步意义要结合孔子所处的社会背景作答。当时的社会背景是春秋时期,社会剧变;社会矛盾尖锐;战争频繁,诸侯争霸。由此可知其意义就是有利于解决这些问题。第(2)(3)问考查记忆,且答案具有开放性,要认真审题。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