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下列关于一国两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一个中国”是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
B.特别行政区享有完全的自治
C.中央人民政府代表中国行使主权
D.特别行政区原有社会制度不变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所谓“一国两制”:“一个国家”是指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两种制度”是在统一的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保留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维护台、港、澳地区的繁荣与稳定。ACD表述正确,B表述绝对化,不能说特别行政区享有完全的自治。
点评:从高考考纲的要求看,祖国统一大业部分要关注①“一国两制”构想提出的历程、基本内容及重大历史意义;②香港、澳门的回归及历史意义;③“九二共识”的达成;④江泽民关于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⑤海峡两岸关系的进展。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下列历史人物中,“当举世大乱之时,不因人类之残贼凶恶,而怀憎恶厌弃之意,且极力推明人皆可以为尧、舜”的是(?)
A.孟子
B.韩非子
C.老子
D.荀子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注意题干“不因人类之残贼凶恶,而怀憎恶厌弃之意”,根据逆向思维,可知作者主张“性本善”,只有A符合。BD两项,韩非子和荀子都主张人性本恶;C老子主张清静无为、超然世外。因此BCD三项都不符合题意。
点评:用表格法识记。
派别、代表、著作
思想
儒家孔子
“六经”
①核心是“仁”
②政治:以德治民、克已复礼
③教育:有教无类
儒家孟子
《孟子》
①仁政和民贵君轻?②性本善?
儒家荀子
《荀子》
①仁义、王道并用,以德服人,君舟民水
②性本恶
道家老子
《道德经》
①万物本原是“道” ;不停运动,对立面相依不断转化。
②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道家庄子
万物相对的,放弃差别观念能获精神自由
法家商鞅
中央集权、奖励耕战、重农抑商等
法家韩非子
①依法治国(法术势、中央集权)?②历史是发展变化的故应改革
墨家墨子
“兼爱”“非攻”“尚贤”和节俭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
材料一?7世纪时,丝、织锦和薄纱是中国最大量的出口货物。到了宋代,丝绸、瓷器与铁器在出口品中并列为大宗。元朝时期,中国与东南亚、南亚及西亚的官方接触日益频繁,与这些地方的贸易也出现明显扩展。中国出口丝绸、瓷器、铜钱、铁锅、漆器等产品,进口品则以胡椒为主。15世纪末,葡萄牙航海家迪亚士在寻找欧洲通向印度的航路时航行到图中A处时(位于南非西南的半岛南端,是一个多岩石的海岬。海岬是指突入海中的尖形陆地),因多风暴,取名风暴角,这里成为世界上最危险的航海地段之一,但从此通往富庶的东方航道有望,故后又改称好望角。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国通史》中指出,“16世纪以前,最重要的项目是由东方运往西方的香料和朝相反方向运的金银。……18世纪中期,英国凭借其先进的科技、股份制公司制度、金融中心地位、遍布全球的殖民地,以及强盛的海军,建立了一个以英伦三岛为中心的全球贸易网络,英国工业中心伯明翰为殖民地提供了种种产品,供印度用的斧子和供北美洲土著用的战斧……”

1815年的额大不列颠帝国
材料二?下表为2010年1—6月中英双边贸易中居前列的产品部分数据表。

注:①中国是英国第十大出口市场和第三大进口来源地。②中国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具有较大优势,是英国纺织品及原料、家具玩具等最大进口来源地。
(1)根据材料一,说明中国古代制造业的特点及成因。简要指出古代中国进出口货物的区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一反映了英国在“全球贸易网络”中地位如何?结合材料一,说明这一“全球贸易网络”是如何建立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特点:中国制造业发达;制造品种类多;出口量大。成因:中国古代多数时期,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农业繁荣,传统科技发达,推动了以手工业为主体的中国古代制造业的迅速发展。中国出口货物为手工业产品,进口土特产品。
(2)地位:英国处于“全球贸易网络”的中心。建立:工业革命前,英国已是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上最为先进的工业强国;工业革命增强了英国对外殖民扩张的实力,伴随着英国的殖民扩张,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变为了英国的经济附庸;最终形成了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科学发展观是我党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得出的重要结论,它的核心是以人为本。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论语》载: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孟子·尽心下》指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1)据材料概括孔子、孟子思想的主要内容,指出它们的共同之处。(6分)
(2)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来源是什么?材料一中的观点对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有什么启示?(5分)
参考答案:(1)内容:孔子,诚信爱人,为政以德。孟子,民贵君轻。(4分)
共同之处:民本思想。(2分)
(2)理论来源: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3分)启示:以人为本,关注民生,以德治国。(2分)
本题解析:这道题考查的内容十分简单都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第一问孔子和孟子的思想的主要内容根据课本所学知识回答就行,第二问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来源也是基础知识,启示,是开放性的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就行。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是
A.西欧地区
B.北美地区
C.西亚地区
D.亚洲及太平洋地区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东亚、东南亚地区经济发展迅速,经济增长率超过其他地区,所以D项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