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美国经济学家唐?帕尔伯格曾说:“他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指的是(?)
A.贾思勰
B.徐光启
C.邓稼先
D.袁隆平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题目中“丰衣足食”指的是物质农业收成,四个选项中只有袁隆平的籼型农业水稻品种的改进提高了农业的产量,所以D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战国时期,墨子的思想主张(?)
A.兼爱、非攻
B.逍遥、齐物
C.仁政
D.为政以德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兼爱、非攻”主张没有差别的爱,反对战争是代表小手工业者墨家的主张,故A为正确选项。“逍遥、齐物”是道家庄子的主张;“仁政”是儒家孟子的政治思想;“为政以德”是春秋时期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思想,主张德治。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有人说中英香港问题的谈判中,撒切尔夫人碰上邓小平是“铁娘子碰到钢铁公司”。撒切尔夫人后来也回忆说:“我们是同一个不肯让步,而且在实力上又远远超过我们的大国打交道。”由此可见,中国能够收回香港的根本条件是
A.中国政府强硬坚定的立场
B.世界潮流的推动能够收回香港的根本条件是
C.邓小平高超的外交水平
D.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能够收回香港的根本条件。中国能收回香港,首先,是清政府和英国签订了租借条约,而不是割让条约。所以,中国政府收回香港,于法有据;其次,中国的日益强大。假如中国还是晚清那样任人宰割,那就不可能收回香港。甚至会割让广东至辽宁沿海地区。所以说中国能够收回香港的根本条件是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故本题选D。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以下材料是康熙帝对明朝灭亡原因的分析:
材料一:“万历以后,赋敛繁而民心涣散,闯贼以乌合之众唾于燕京,宗社不守……”
——康熙《过金陵论》
材料二:“崇祯之诛除阉党。极为善政,但谓明之亡于太监,则朕殊不以为然。明朱朋党纷争,在廷诸臣置封疆社稷子度外。惟以门户胜负为念,不待智者知其亡。”
——康熙三十一年《东华录》
材料三!“明朝引南宋讲和之非……发天下兵迎战,前后千余员,凡出关者非死即降,靡有孓遗,财赋因之已竭,人心随而思乱,百万雄兵尽没东海,亿兆穷民罹于边戍。元气尽伤于关东,闯贼蜂起陇西,贼至京师,文武逃散,无一死难者,……取其殷鉴不远之诫,自警自戒去尔。”
——康熙《宋高宗父母之仇终身不雪论》
材料四;后世亦有无大失德而损覆其家国者,如明之崇祯年间是也。皆由臣子背公徇私,外言路者变易非?淆乱可否,曾无实心体国之人,故至此耳。
——康熙《讲筵绪论》
(1)康熙认为明朝灭亡的原因主要有哪些?概括提炼,逐条列出。(不得摘抄材料原句)(6分)
(2)康熙帝探讨明亡原因的目的何在?康熙帝对明亡原因的认识有何主要偏颇之处?你认为明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9分)。
参考答案:
(1)原因:统治集团只顾党派斗争,不顾国家利益。赋税繁重,民心散离;李自成借机亡明;辽东(后金)用兵而不讲和,战略错误;对辽东用兵致使财力、兵力衰竭,元气大伤,明臣下对朝廷不忠诚。(6分)
(2)目的:吸取明亡的教训,避免重蹈覆辙(作为鉴戒)。(2分)主要偏颇之处在于:否认宦官专权给明朝造成的严重危害;将明亡的主要罪责归咎于廷臣;竭力为亡国之君崇祯帝推卸亡国的责任。(5分)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在于明朝专制统治的腐朽。(2分)
本题解析:
(1)据材料中的关键词分析归纳,如:“赋敛繁而民心涣散” “闯贼以乌合之众唾于燕京”“ 明朱朋党纷争,在廷诸臣置封疆社稷子度外。惟以门户胜负为念,不待智者知其亡””百万雄兵尽没东海,亿兆穷民罹于边戍。元气尽伤于关东,闯贼蜂起陇西,贼至京师,文武逃散,无一死难者”。
(2)“取其殷鉴不远之诫,自警自戒去尔。”可知其目的是吸取明亡的教训,避免重蹈覆辙据;再根据明朝灭亡的真实原因分析归纳,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在于明朝专制统治的腐朽。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962年,中国开始发行第三套人民币。当时一角钱的纸币发行不久就经历了从图1到图2的变化.你认为出现变化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图1:1962年发行的一角券)?(图2:1966年发行的1角券)
A.图1中的人群全部靠右行进,被认为犯了右倾的严重路线错误,图2进行了修正。
B.图1印刷工艺太差,版面不清晰,图2更简洁
C.图1未能体现新中国妇女半边天的地位,图2进行了纠正
D.图1防伪技术太差,图2加上了冠号辨别法的防伪技术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从材料中的两幅图片来看,版面发生的最明显的变化是图片中人群行走的方向发生了变化,从向右走变成了向左走,结合1966年文革爆发,左倾错误的发展,故选A。BD项明显错误,材料无法体现;C项错误,强调妇女的地位没有必要把人群行走的方向调整。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