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知识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考点预测(2018年押题版)(二)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由试题可知,题中强调“心”是世界的本源、通过内心反省穷理,这明显是心学家的观点,加上他生活在南宋,由此可知是南宋的心学家,故选C。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秦代会稽刻石及秦简中规定:妻子杀死与人通奸的丈夫无罪;夫因妻凶悍而将其耳撕裂当处耐刑(强制剃除鬓毛胡须而保留头发)。而汉代以后则情形大变,唐、宋律法规定:妻殴夫规定徒1年,伤重者加凡伤3等处罚。此变化反映了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依据材料,秦代强调夫妇之间相对平等,而汉代则要对殴打丈夫的妻子加以处罚,与儒家的夫为妻纲思想的确立有直接关系,汉代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使儒家伦理道德得到强化,所以选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儒学地位的提升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10分)中国的思想文化源远流长,蓄积深厚。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它对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等各方面影响深远,并经历了一个长期复杂的发展历程,各有时代特色。
(1)异与同
春秋战国时期,大量涌现与活跃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士”出于各自的利益,围绕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等基本问题展开论战,但他们又对民本思想有着类似的诉求。试从战国儒、道、墨三家中各列举一位代表人物并说明其民本思想。(3分)
(2)分与合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儒学的地位曾经遭受过很多次冲击,但其发展历久弥新,得益于其兼收并蓄的胸怀,试从西汉新儒学或宋明理学中选一例予以说明。(2分)
(3)承与变
对明末清初黄宗羲的思想,有人认为其只不过是承继传统儒学,再次阐发而已,也有人认为它出现了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变化。你同意哪一种说法?请说明理由。(3分)
(4)是与非
到了近代,儒学观点曾经被尊奉为“万世不变之道”、中华文化精髓,也曾被指斥为民族进步的绊脚石。试分析观点分歧的成因。(2分)
参考答案:(1)儒家孟子:民贵君轻或仁政;荀子:君舟民水。(1分)
道家庄子:无为而治,政不扰民。(1分)
墨家墨子:兼爱、非攻。(1分)
(2)西汉新儒学:董仲舒吸纳法家、道家和阴阳五行学说,改造儒家思想,使其成为封建正统思想。
宋明理学:朱熹、王阳明等人吸纳佛教和道教的思想,使儒学思辨化、哲学化。(意一项得2分)
(3)承:从传统儒学仁政、民本、德治的观念出发,抨击君主的暴政,并未提出新的社会制度。(3分)
变: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工商皆本,反对重农抑商;主张经世致用,反对空谈义理。(3分)
(4)社会转型、阶级利益分化和冲突、文化观念交流和碰撞等。(言之成理得2分)
本题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儒家的民本思想主要有:孔子的仁的思想;孟子的仁政以及荀子的君舟民水。道家的民本思想主要有老子和庄子的无为而治。墨家主要是墨子的思想。
(2)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儒家思想的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新儒学是董仲舒吸纳法家、道家和阴阳五行学说,改造儒家思想,使其成为封建正统思想。宋明理学是朱熹、王阳明等人吸纳佛教和道教的思想,使儒学思辨化、哲学化。
(3)本题主要考查的是黄宗羲的思想。这个问题可以转换成材料中体现了黄宗羲思想中的哪些儒家因素,又又哪些突破或创新之处,根据所学知识就可以得出答案,即继承性:以民为本(民本思想,民贵君轻);保留君主制;创新表现:反对君主专制(君臣分治);君臣平等。
(4)考查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儒家思想从春秋战国时代受到冷落到汉成为正统思想再到宋以后逐渐成为官方哲学以及明清的新发展,到了近代被指斥为民族进步的绊脚石,其主要原因可以从社会转型、阶级利益和文化的变化等方面来分析。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的演变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主要是由于
A.董仲舒对儒家学说的发展
B.儒家思想是西汉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
C.汉武帝重用信奉儒学的人
D.儒家思想适应了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儒家能成为正统思想,离不开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使其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但并不是主要原因,长期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是儒家不断的地发展并适应了君主专制的需要,成为统治的精神支柱,D项正确。B、C项都作为统治思想的表现。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根本原因。
本题难度:简单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题《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