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钱穆先生认为:“朱子之所谓理,同时即兼包有伦理与科学之两方面。”下列朱熹的观点中最有可能体现“理”有“科学”之含义的是
A.“仁”是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
B.通过“格物”获得知识
C.“三纲五常”是道的价值内涵
D.“正君心”才能天下平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根据题干“朱子之所谓理,同时即兼包有伦理与科学之两方面。” A C D不对,这三项体现的是伦理道德方面;B符合,体现了朱熹的认识论:“物”指天理、人伦、圣言、世故。“格物致知”强调通过读书、学习、考察等方法探究理,体现了认识方法上有一定的科学性。
点评:用表格法识记知识。
宋明理学
内容
代表人物
生活时代
主要内容(思想主张)
哲学范畴
程朱理学
①程颢、
程颐
北宋
②天理(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人伦者,天理也”;“格物致知”
④客观
唯心主义
朱熹
③南宋
理之源在于天理,“存天理,灭人欲”;
“物”指天理、人伦、圣言、世故;
“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
陆王心学
⑤陆九渊
南宋
⑥“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心”就是“理”;
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
主观
唯心主义
王阳明
⑦明朝
⑧“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致良知”、“知行合一”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韩非子在《有度》篇中说:“威不两错,制不二门。”这是韩非子借用《管子·明法篇》中的话,即“威势独在于主,则群臣畏惧;威势分于臣,则令不行。故明主之治天下也,威势独在于主,而不与群臣共。”
材料二 董仲舒对儒家思想作了发挥,他宣扬天是万物的主宰,皇帝是天的儿子,即天子,代表天统治人民。因此,全国百姓都要服从皇帝的统治,诸侯王也要听命于皇帝。这叫做“大一统”。
材料三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己矣。”
请回答:
(1)材料一的核心思想是什么?简要分析这种思想对秦的影响。(4分)
(2)材料二的核心思想是什么?简要分析这种思想对汉的影响。(6分)
(3)材料三的核心思想是什么?简要分析这种思想出现的社会根源。(6分)
参考答案:
(1)实行君主专制。影响:成为秦朝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理论基础,巩固了统一。(4分)
(2)宣扬君权神授,实行“大一统”。推动了统一的封建国家的巩固,西汉进入强盛时期,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6分)
(3)专制君主是天下的大害。原因: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明朝统治者实行特务统治,八股取士,君主专制主义统治日益加强。(6分)
本题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韩非子是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故明主之治天下也,威势独在于主,而不与群臣共。”体现核心思想为加强君主专制。法家思想顺应战国后期历史统一的发展潮流,得到新兴地主阶级采纳,联系所学知识,回答对秦的影响。
(2)材料考察董仲舒思想,他“宣扬天是万物的主宰,皇帝是天的儿子”可以得出“君权神授”主张,实现“大一统”主张。董仲舒的主张得到当时汉武帝的采纳,根据所学知识,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也促进西汉政治的稳定和经济的繁荣。
(3)材料体现的是黄宗羲的主张,最后的总结“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己矣。”,可以得出材料三的核心思想反对君主专制。根据所学知识,黄宗羲为明末清初启蒙思想家的代表人物之一,社会根源可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层面来回答。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魏晋南北朝时期经济区域分布逐渐趋向合理,其表现有?(?)
①从江东扩展到长江流域和闽江流域?②南北经济趋向平衡
③河西走廊和辽东地区得到开发? ?④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此题主要考查考生对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题型属于组合选择题,宜用排除法解答。因为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是在安史之乱之后,而不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故含④的选项B、C、D皆错,正确答案为A。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在广州成立“不缠足会”,倡导并发起不缠足运动的是
A.早期维新派
B.康有为等维新派
C.孙中山等资产阶级革命派
D.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在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影响下,维新派人士倡导发起女权运动,康有为在广东南海首创《不缠足会草例》,其后与康广仁等在广州正式成立了“不缠足会”,并逐渐推广,不缠足运动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805年的奥斯特里茨战役义称“三皇会战”,这里的“三皇”指哪儿国的皇帝
A.法、俄、奥
B.普、俄、奥
C.英、法、俄
D.法、俄、普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