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918年,一名外国商人在中国做生意,他往来于中国各地,可以乘坐的交通工具包括( )。
①轮船
②火车
③飞机
④有轨电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19世纪60~70年代,中国近代轮船业发展起来;1906年天津创办了有轨电车交通系统;1881年,建成唐胥铁路。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民航事业才出现,故选D。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997年12月13日,世界贸易组织第二轮金融服务贸易谈判达成最后协议。美国等56个成员方代表70个国家和地区,正式通过了包含下列内容的《全球金融服务协议》:允许外国公司享有与本国公司同等的进入金融市场的权利,允许外国资本在金融服务贸易投资项目中的比例超过50%。该协议使
[? ]
A.美国在世界金融市场构建了新货币体系
B.金融服务贸易的全球化进一步加深
C.发达国家消除了金融市场贸易壁垒
D.中国等发展中国家金融市场受到冲击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发展的特点包括
①受佛教、道教冲击失去正统地位?②吸收佛、道精神,有了新的发展
③为少数民族统治者所接受?④儒学家提出“三教合一”的主张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对传统主流思想演变的了解。根据所学知识,魏晋南北朝时期,虽然儒学受到佛教和道教的冲击,但是并没有失去正统地位,但是在这一时期儒学吸收了道教和佛教的一些思想,形成魏晋玄学,儒家的一些学说被北方一些少数民族统治者说接受。宋代开始出现“三教合一”,明代才明确提出。因此答案为B。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一份美国文件记载在很机密的基础上,我想请你让你的助理人员起草一份研究材料,对我们在联合国接纳中国问题上将采取什么方针提出建议。我认为,我们没有足够的票数去阻挡。……我们确实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我们怎样才能逐步造成一种形势,使我们既能保持对台湾的义务,而又不致遭到接纳赤色中国的人的抨击。这一记载反映的是
A.在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问题上,美国欲提出“双重代表权”
B.二战结束时期,美国在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席位安排上的考虑
C.中国坚持和平共处的外交原则,得到了发展中国家的广泛支持
D.在联合国接纳中国的问题上,苏联与美国的外交策略斗争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理解材料的能力。从“对我们在联合国接纳中国问题上将采取什么方针提出建议”可以判断,这是美国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召开前对是否恢复新中国合法席位的商讨资料。从材料中“我们没有足够的票数去阻挡”可知,美国政府已知道很难把中国拒于联合国大门之外,因而提出既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进入联合国;又保留台湾在联合国的代表权的议案。故选A。
点评: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提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成为中国在联合国的惟一合法政府,恢复了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926年12月英国发表《圣诞节备忘录》 ,声称"在中国内争期间,对各方政府采取不干涉政策"。并敦促各国政府承认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当时的历史真相应该是
A.英国已放弃在华关税特权
B.列强对国民革命采取不干涉政策
C.列强积极扶持新的代理人
D.华盛顿体系已经遭到破坏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国民革命期间,列强为保护其侵略权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当时主要表现为积极扶持新的代理人。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