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古代中国的经济》答题技巧(2018年最新版)(九)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市、草市、市镇的出现和发展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所以选择C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清朝的海禁政策对中国发展造成的影响是( )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海禁政策对中国发展造成的影响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①是错误的;这与历史事实不相符合。例如英国发动对中国的鸦片战争。通过排除法。所以选C。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唐会要·卷八十六》记载:“六年七月敕:如闻十六宅置宫市以来,成弊既久,须有改移。自今以后,所出市一物以上,并依三宫直市,不得令损刻百姓。”这说明唐代
A.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B.政府加强市场管理
C.着手打破坊市界限
D.商品经济高度发达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材料中的“宫市” 有限定的区域, 即十六宅, 但宫市设立以来,采购活动危害百姓,所以需要改变或者挪移。 为此唐代做出规定,“不得令损刻百姓”,可见这是政府在通过明文规定来加强市场管理,防止扰民或危害百姓的事情发生,故选B。ACD不符合事实且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唐代加强市场管理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20分)世界贸易反映出参与国的经济水平和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代开辟了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汉书·地理志》记载,汉代商人的海上贸易已包括了全部南海诸国和整个印度洋区域,并远伸到西亚乃至欧洲。……隋唐时期全国统一,陆路丝绸之路除沿袭汉魏时的南路、北路外又增加新路,并出现了登州、扬州、明州等著名港口,唐朝在广州首次设市舶使管理海外贸易……两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强大,宋政府对海上贸易采取支持、鼓励的态度,……与宋朝有海上贸易往来关系的国家多达60个以上,……
——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特点。(6分)
材料二 1500年以后欧洲商队路线图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初—18世纪中期欧洲的海外贸易中心和贸易方式。(4分)
材料三 在19世纪50年代~60年代,卷入世界市场的大多是农业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它们共同围绕着一个巨大的工业中心——英国。……从1870年至1913年,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这说明发达国家和初级产品生产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以及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都加强了。其中1900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英国19%,美国12%,德国13%,法国9%。
——马世力《世界史纲》
(3)根据材料三,概括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世界贸易的特点。(6分)
材料四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包括西北五省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和西南四省区市(重庆、四川、云南、广西)。东边牵着亚太经济圈。西边系着发达的欧洲经济圈,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
材料五 东南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节选2013年10月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国会的重要演讲
(4)根据材料四、五和所学知识,概括当前中国提出“一带一路”战略的有利因素。(4分)
参考答案:
(1)特点:交通发达;范围广泛;政府设机构管理。(6分)
(2)中心:以大西洋沿岸为中心;(1分)方式:直接掠夺、三角贸易、欺诈贸易。(答出三点即可,3分)
(3)特点:英国由独霸世界贸易到贸易比重降低;国际贸易总量增长且互相依赖;国际分工明显。(答出三点即可,6分)
(4)有利因素:国际: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趋势的加强;国内:改革开放和综合国力的增强;社会主义市场机制的形成;上海合作组织建立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答出四点即可,4分)
本题解析:(1)根据题干要求,本问主要考查学生归纳、概括材料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本问考查古代中国经济发展相关内容——古代对外贸易。根据材料一关键信息“海上贸易已包括了全部南海诸国和整个印度洋区域”、“政府对海上贸易采取支持、鼓励的态度”等,不难直接归纳、概括得出我国古代对外贸易的特点,主要体现在:A.陆海丝绸之路发达,即交通发达;B.远及西亚、南亚、欧洲、非洲,范围广泛;C.政策相对开放,政府重视,设机构管理对外贸易等。
(2)根据题干要求,本问主要考查学生识别图片等历史素材,获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及材料图片信息,本问考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建立相关内容——16世纪初—18世纪中期欧洲海外贸易。根据材料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不难直接归纳、概括得出此时期欧洲对外贸易所呈现出的特点,主要体现在:A.贸易中心:以大西洋沿岸为中心;B.贸易方式:直接掠夺、三角贸易、欺诈贸易、武力征服、正当贸易等。
(3)根据题干要求,本问主要考查学生归纳、概括材料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本问考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建立相关内容——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的世界贸易。根据材料三关键信息“卷入世界市场的大多是农业占主导地位的国家”、“相互依赖程度都加强了”等,从中可以归纳、概括得出此时期世界贸易所呈现的特点,主要体现在:①英国由独霸世界贸易到贸易比重降低;②国际贸易总量增长且互相依赖;③国际分工比较明显;④英国昔日“世界工厂”地位丧失,世界贸易由几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等。
(4)根据题干要求,本问主要考查学生归纳、概括材料信息,形成正确的认知,并结合史实给予说明的能力。本问考查现代中国对外贸易相关内容。根据材料四、五关于当代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相关表述,结合所学知识,这样来认识,推动当前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有利因素。A.国际上:①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世界相对比较稳定;②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趋势的不断加强。B.国内:①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大力推行,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②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初步形成;③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和外交政策的务实调整;④上海合作组织建立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对外贸易·对外贸易的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对外贸易·对外贸易的特征及系列变化;现代中国的经济·对外贸易·当前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乾隆时期,浙西一带地方所产之米,不足供本地食米之半,全藉江西、湖广客贩米船,由苏州一路接济。向来米船到浙,行户接贮栈房,陆续发粜,乡市藉以转输。即客贩偶稀,而栈贮乘时出售,有恃无恐。是以非遇甚欠之岁,米价不致腾涌。向来情形如此。”这表明这一时期( )
A.重农抑商政策破产
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C.商品经济活跃
D.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从材料中“不足供本地食米之半,全藉江西、湖广客贩米船”“行户接贮栈房,陆续发粜,乡市藉以转输”等信息,可知这一时期国内贸易繁荣,商品经济活跃,故C项正确;AB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清代商品经济的发展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历史知识点复习《第二次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