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0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表体现了宗教改革的宣传形式与内容.

材料二 ?就中世纪西方宗教改革而言,它所首先抨击的是久已成为无上权威并且排斥任何不同理解的天主教会正宗教义。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历史性功绩,就在于确认人的信仰应当取决于人内心的理解,而非取决于外在的强制。
——吴于廑<西欧宗教改革与近代社会思潮)
(1)据材料一中的内容,概述宗教改革运动的特点。(6分)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有何意义?(4分)
参考答案:(1)宗教改革是在宗教外衣下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 教会的政治运动。同时又是一场社会改革运动。宗教改革的宣传形式是多样的。参加的阶层具有广泛性。
(2)否定了罗马教皇的权威,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使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为德意志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解除了精神枷锁。
本题解析:(1)从材料一表格内容中可以看出宗教改革宣传具有形式多样性的特征,参加的阶层具有广泛性;结合所学可知宗教改革的实质特征是在宗教外衣下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教会的政治运动,同时又是一场社会改革运动。(2)材料二文字“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历史性功绩,就在于确认人的信仰应当取决于人内心的理解,而非取决于外在的强制”说明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关键在于倡导宗教信仰的自由,结合所学可以总结出其积极影响在于否定了罗马教皇的权威,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使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为德意志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解除了精神枷锁。
本题难度:困难
2、判断题 卡尔文宗教改革和路德宗教改革的重要相同点是
①坚持《圣经》是最高权威②主张简化宗教仪式③反对教皇权威④主张先定论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15分)历史
A.[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不承认有任何解释《圣经》的固定法则。”“教皇须让我国不再受他们的劫掠,教皇须
交还我们的自由、权利、财产、荣誉、身体和灵魂,教皇须让皇权成为名副其实的皇权。”?
——马丁·路德
材料二 卡尔文是瑞士宗教改革家……他废除主教制,代之以共和式的长老制;……他鼓励经商致富,宣称做官执政、蓄有财产等均可视为受命于上帝。卡尔文强调圣经基督教信仰的唯一根据和权威。
——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教学参考资料
材料三“值得注意的是,新教徒在迫害自然科学家的自由研究上超过了天主教徒。塞尔维特正要发现血液循环过程的时候,加尔文便烧死了他,而且还活活地烤了他两个钟头”。?
——恩格斯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路德的哪些思想主张?(6分)
(2)比较材料一、二,卡尔文与路德的相同主张有哪些?卡尔文更为激进的主张是什么?(4分)
(3)恩格斯的话反映了什么问题?(5分)
B.[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当立法者们图谋夺取和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专断权力下的奴役状态时,立法者们就使自己与人民处于战争状态,人民因此就无须再予服从……人民享有恢复他们原来的自由的权利,并通过建立他们认为合适的新立法机关以谋求他们的安全和保证。当人民发现立法行为与他们的委托相抵触时,人民仍然享有最高的权利来罢免或更换立法机关。?
——洛克《政府论》
材料二?社会秩序乃是为了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因而,如果我们撤开社会公约中一切非本质的东西,我们就会发现社会契约可以简化为如下的词句: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并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卢梭《社会契约论》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立法者与人民的关系是什么?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作者关于国家权力方面的主要主张。(5分)
(2)材料二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观点?实质是什么?(4分)
(3)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这两位启蒙思想家思想的共同之处。(2分)
C.[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因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为基础,人们的国家制度、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动规律。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材料二?现在必须弄清一个不容置疑的问题,这就是马克思主义者必须考虑生动的实际生活,必须考虑现实的确切事实,而不应当抱住昨天的理论不放。因为这种理论和任何理论一样,至多只能指出基本的、一般的东西,只能大体上概括实际生活中的复杂情况。
——列宁《论策略书》
材料三 ?德国电视2台最近在黄金时段播出了一部名为《马克思和阶级斗争》的10集纪录片。……学者认为,马克思“以人为本”的理念,对社会不公正问题的深入分析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目前,……很多城市里还有马克思阅读小组,“马克思”似乎回归德国人的生活了。
——2011年2月23日中国广播网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所说的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和“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动规律”分别指什么理论?(4分)
(2)概括材料二中列宁的观点,举例说明列宁在革命生涯中是如何践行这一观点的。(6分)
(3)马克思是世界公认的伟大思想家,请综合上述材料说明理由。(5分)
参考答案:A.(1)“因信称义”;天主教皇应该放弃在德国的统治;皇权应摆脱教皇控制,掌握实权。(6分)(2)相同点:都主张信仰得救,都否定罗马天主教的权威。激进:卡尔文主张把信仰得救解释为先定论,还提出建立民主教会。(4分)(3)宗教改革的实质仅仅是改变了天主教会对欧洲的奴役,并没有放弃宗教的基本教义。即便是卡尔文,仍然要迫害自然科学家。这充分暴露了宗教的反动的本质。(5分)
B.(1)关系:如果立法者违背了人民意愿,人民就没有必要再服从它,有权使用武力推翻其统治,重新建立新的立法机构。权力:三权分立;立法权属议会,行政权和对外权都属于国王。(7分)?(2)观点:社会契约论。实质:建立资本主义法制社会。(4分)(3)天赋人权和社会契约。(4分)
C.1)唯物史观(如答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亦可得分)和剩余价值学说。(4分)?(2)观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必须与实际相结合。(2分)列宁结合俄国社会实际,提出“一国胜利论”,指导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如答提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将和平过渡改变为武装夺权,亦可给分。)(4分)?(3)马克思创立了科学的思想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推动了社会变革和社会进步;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对当代社会仍有现实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在当今世界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5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32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有马镫以前,骑者的座位是不牢靠的,中国马镫西传,使得新作战方式成为可能,在这样一种西欧新社会形态中获得了表现:那个社会由武士阶级的贵族政治统治着,武士们被赋予土地,使他们得以一种新颖而高度专门化的方法来打仗。这种贵族不可避免地要发展起来和马上白刃战的风格及其社会风尚相协调的文明形态扣思想格局。
——摘编自《顾准文集》
材料二?耶稣会会士专在结交、说服朝廷和官僚方面下功夫。担任技术专家、导师和外交代表,使自己成为对明朝皇帝和满族皇帝有用的人。耶稣会神父帮助中国人铸造了他们的第一门大炮和议定了他们与俄国的第一份条约。这些做法并没招致大批人皈依天主教,但他们的确赢得了对西方的基督教和科学的尊重……耶稣会坚持认为,(中国)祖先崇拜权仅是一种世俗仪式,旨在保持家族传统的连续性。多明我会和方济各会则完全相反地认为,它是异教的宗教仪式,与基督教不相容。l745年,罗马教皇最后判耶稣会败诉;这时,中国皇帝早已因这种长期的争吵和偶尔来其朝廷的教皇使节的傲慢无礼而心怀敌意,所以,进行了报复,禁止基督教的一切传教活动。
——《全球通史》
材料三?在闭关自守的几个世纪中,日本幕府允许荷兰人在日经商,主要是利用他们了解外部世界情况。……1868年,天皇颁布了一篇警文,着重强调了:“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破除旧习,求知识于世界”。1878年创作了一首“文明球歌”,拍球时,让儿童通过背诵被认为最值得采纳的10种东西的名字即汽灯、蒸汽机、马车、照相机、电报、避雷针、报纸、学校、信箱和轮船来计算球弹跳的次数。……政府通过发放津贴、购买原料或成立政府公司来确保所需工业的建立。日本新领导人不赞成不加区别地奉承所有西方东西的做法。他们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例如,在宗教领域,明治时期的政治家赞成神道教为国教,认为神道教促进了民族统一,激励了爱国主义精神;如果日本想在现代世界中保持原有的地位,这些属性恰恰是必不可少的。
——摘编自《日本近代文明史》
材料四?当今世界,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6000多种语言。正是这些不同民族、不同肤色、不同历史文化背景的人们,共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世界,就如同有了七音八调的差异,才能演奏出美妙动听的音乐。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交流、融合。汇成了人类文明奔流不息的长河。世界文明的多样性,不仅是一种客观存在,而且有益于世界文明的进步。所以,世界上的人们,都要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在多样中求同一,在差异中求和谐,在交流中求发展。这样的世界,才能赢得长久和平与发展。
——人民网
(1)据材料一概括马镫对欧洲社会的主要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文明中的哪些重要成果推动了欧洲社会向近代转型?(10分)
(2)据材料二概括耶稣会会士在中国传教方式的特征,并分析基督教传教失败的主要原因。(10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主要原因。(8分)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文明交流的看法。(4分)
参考答案:⑴影响:改变了作战方式,战斗力提高;形成了新的文明形态和思想格局(骑士文化);确立了封建制度(贵族骑士的统治);(6分)中华文明成果:指南针、火药、造纸术。(4分)(答出2个,即可得分)
⑵方式特征:结交官员与规劝官员入教相结合;传播科技、帮助中国外交与传教并行;以尊重中国传统习俗为前提。(6分)
失败原因: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罗马教皇的唯我独尊与清朝“天朝上国”意识的对立。(4分)
⑶主要原因:幕府时期的日本一直在了解世界;推翻穆幕府统治,树立天皇权威;政府号召全面学习西方并主导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保留日本文化中的合理成分。(8分)
⑷看法:承认、尊重文明的多样性、差异性;不同文明之间求同存异、相互借鉴、吸收,共同发展。(4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导火线是
A.教皇游行
B.提出《九十五条论纲》
C.兜售赎罪券
D.建政教合一国家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天主教会贪婪腐化,不断搜刮教民的钱财,兜售赎罪券是其手段之一,最终成为欧洲宗教改革的导火线。故选C。A项明显错误;B项是宗教改革开始的标志;D项是加尔文宗教改革的一个结果。
点评:宗教改革是西欧16世纪的继文艺复兴之后的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主要有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和加尔文宗教改革等。它打击了教皇的权威,促进了人们的思想的解放,也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宗教改革为后来的启蒙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宗教改革的背景等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