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材料一 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时期曾出现极具破坏性的贸易保护主义局面,当前在愈演愈烈的金融风暴中贸易保护主义也有抬头的趋势。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两次经济危机爆发的共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30年代经济危机时期高筑的各种贸易壁垒,国际社会历经数十年才逐步拆除。
(2)拆除各种贸易壁垒的关键措施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据新华社北京2009年2月14日美国国会参议院13日晚最终投票表决批准了总额为787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经美国国会最终批准的这份计划保留了受到各方广泛批评的“购买美国货”条款,即要求计划支持的项目使用的钢铁和制成品应为美国生产。
(3)美国经济刺激计划中的“购买美国货”条款为什么受到各方的批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四 2008年11月12日,人民日报:金融危机风暴席卷全国,中国怎么办?大力开拓广阔的国内市场,让中国百姓得益、更多地享受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这是中国就对这场危机最重要、最有效的手段,也是对世界最大的贡献。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中国应如何应对这场全球金融危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华尔街首先爆发金融危机,进而引发经济危机;经济危机首先从美国爆发,之后向世界各地蔓延。
(2)1947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签订。意义:创造一个自由贸易的环境,推动了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世界贸易组织促进了规范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贸易的发展。
(3)违背了自由贸易原则;有引发全球贸易战的危险。
(4)扩大国内市场,拓宽就业渠道,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联合国际力量维护世贸规则。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下图中字母①代表的水利工程是?(?)

A.郑国渠
B.都江堰
C.芍陂
D.灵渠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析:
灵渠沟通湘水和离水,联系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改革开放以来,教育蓬勃发展,主要表现为
①第一次提出培养学生生活实践和创造能力的理论②实行了九年制义务教育③完善了教育立法④形成了初等、中等、高等三级教育体系⑤邓小平提出教育的“三个面向”
A.③④⑤
B.②③
C.②③⑤
D.①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知识再认再现的能力和对历史概念的分析判断能力,一是让学生将几个不同时期的教育成果区别开:二是将改革开放以来教育发展的表现和原因区别开来。①要把握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如,第一次提出培养学生生活实践和创造能力的理论和形成初、中、高三级教育体系是近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不可能在改革开放以来才提出和形成。②注意把握历史概念的内涵。如,邓小平提出教育的“三个面向”只能是为我国教育指明了方向,推动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不应理解为教育发展的表现。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下列哪句话反映的是荀子的思想
A“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B“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C“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D“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解决这道题的关键是记清荀子属于儒家学派。A是在强调学习的重要性。B是庄子的观点,C是墨子的观点,D是老子的观点。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把有归顺、平定之意的归绥改为呼和浩特(意为青色的城);把有开导、教化之意的迪化改为乌鲁木齐(意为优美牧场)。这说明新中国( ?)
A.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B.实施民族区域自治
C.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D.贯彻各民族平等的原则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分析材料信息:新中国成立后,政府把有归顺、平定之意的归绥改为呼和浩特(意为青色的城);把有开导、教化之意的迪化改为乌鲁木齐(意为优美牧场),反映了新中国实行各民族平等的民族政策。故选D。
点评:各民族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促进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共同开拓了广袤的疆域,共同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共同创造了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的民族政策。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