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913年著名学问家章太炎在报上刊登征婚广告,条件是:以湖北籍女子为限,须文理清顺;大家闺秀;要不沾染学堂中平等自由之恶习;有从夫之美德。该广告反映出当时的中国社会
[? ]
A、传统的道德观念被抛弃
B、西方道德观念占据主导地位
C、新旧社会风俗并行于世
D、出现了男女平等的发展趋向
2、判断题 男人拖着大辫子、穿着宽大的褂袍,女人裹着小脚,这是清代中国人的基本装扮。然而这一陋习在晚清开始有了变化,变化的原因有
①新式教育的出现②西学东渐的结果③政治运动的推动④政府及有识之士的推动
[?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判断题 “旗袍是在二十世纪上半叶由民国服饰设计师参考满族女性传统旗服和西洋文化基础上设计的一种时装,是一种东西方文化糅合具象”。张爱玲在《更衣记》中写道:女人穿旗袍“倒不是为了效忠于满清,提倡复辟运动,而是因为女子蓄意要模仿男子”。据此,作者主要想强调的是
[? ]
A.旗袍样式发生了根本性变革
B.旗袍是西学东渐局面下的产物
C.女权运动得到一定程度发展
D.国人的社会习俗也在悄然变化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京、天津、上海、南京、成都五城市结婚年代与结合途径分类表

——资料来源:刘英主编《中国婚姻家庭研究》
材料二 南京四福巷已婚妇女结婚年代与婚礼形式分类表

——资料来源:刘英主编《中国婚姻家庭研究》
注:①表中文明结婚为按南京国民政府民法规定的基本程式而实行的婚礼。
②其他形式中包括茶话会、集体结婚、旅行结婚等。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1937——1982年中国婚姻习俗变化的主要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促使1937年后婚姻习俗变化的历史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判断题 “城市少年好事徒,手持快剪伺于途;瞥见豚尾及锋试,道旁观者拍手呼。”这首诗描写的现象发生在
[? ]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洋务运动时期
C.义和团运动时期
D.辛亥革命后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