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老照片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照片1?八国联军镜头下的中国人?照片2?民国时期的老照片
比较照片1、照片2,提取两项相关社会生活变化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参考答案:
示例一:
信息:晚清男装为长袍,民国出现西装或中山装。
说明:随着西学东渐和中国社会的开放,西方的服饰文化影响中国。
示例二:
信息:妇女不再缠足;女装变成了改良的紧身旗袍,展现出女子的曲线美。
说明: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法律废除了妇女缠足;平等、自由思想下的妇女追求个性解放。
示例三:信息:断发。
说明:略。(12分。谈出两点即可)
本题解析:该题考查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对比两幅图片,从男女服饰、妇女缠足、男子断发等角度概述民国时期与清末相比在社会生活方面发生的变化,并结合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史实分析变化的原因。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9分) 在完成第四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学习后,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以“科学发展与社会进步”为主题开展了综合探究活动,同学们各抒己见,讨论激烈。请你帮助各小组完成下列研究。
(1)甲组同学认为:“科学时代的到来是经济发展和思想解放的必然结果。”请你为甲组同学找出最有力的论据加以说明。(5分)
(2)乙组同学认为:“科学技术的重大发明可以引领一个崭新的时代。”请你以两次工业革命中的重大发明为例说明这一观点。(6分)
(3)丙组同学从网上查到了有关爱迪生的资料:
爱迪生一生取得了1 300多项发明专利,被称为“发明大王”。研制电灯的关键是灯丝材料。据说,爱迪生试验了1600种耐热材料和6 000种植物纤维,但都没有成功。1879年10月,爱迪生在一本杂志上看到斯旺用碳丝制?成了白炽灯的报道,深受启发。他用棉丝烧成碳丝,再将碳丝装进灯泡,小心地抽成真空,当电灯通上电流时,灯丝发出明亮的光辉,持续了45小时。爱迪生终于成功了。
在谈到自己的发明时,爱迪生说:“惊奇就是科学的种子;发明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我生平从来没有做出过一次偶然的发明,我的一切发明都是深思熟虑和严格实验的结果。”
依据上述材料,请你帮助丙组同学总结爱迪生取得多项重大发明的原因。(4分)
(4)参与了同学们的研究后,你得到了哪些启示?(4分)
参考答案:(1)资本主义经济萌芽的产生,反映在思想文化上出现了文艺复兴运动,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4分)
(2)蒸汽机的应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电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工业生产的发展,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6分)
(3)执着的探索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善于学习的精神;自身素质。(4分)
(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社会进步离不开科技发展;人的智慧和创造力是推动科技进步的重要因素。(4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中国传统文化中注重个人修养,追求人格完善的美德传统在春秋战国时形成,汉代以后,尤其是历经宋明理学的发展,更进一步强化。下列不能反映这一传统美德的是( )。
A.“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B.“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C.朱熹在湖南岳麓书院的题字:“忠、孝、廉、节”
D.“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材料主要回答的角度是“注重个人修养,追求人格完善”。“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则是关于社会治理的,与题意无关。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学术界对清末新政提出了以下两种不同看法:
观点一:清政府“不过借此掩饰国民的耳目,讨讨洋人的喜欢罢了”;“没有放一线光明”;“也没有使清政府摆脱内外困境”。而“预备立宪”更是“一个骗局”。
观点二:清末新政是在戊戌变法基础上“进一步引进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与法律,实行了废除科举,建立新军,起草宪法,设立资政院、咨议局等重大改革”,推动了中国工业、政治、军事、教育现代化。
关于清末“新政”的相关材料
第一阶段:1901---1905
教育改革:废科举,兴学堂,遣留学。
时间
| 学堂数
| 在校学生数
| 毕业学生数
| 教师数
|
1902
| ?
| 6912
| ?
| ?
|
1903
| 769
| 31428
| ?
| ?
|
1904
| 4476
| 69475
| 2167
| ?
|
1905
| 8277
| 258873
| 2303
| ?
|
1906
| 23862
| 545338
| 8064
| ?
|
1907
| 37888
| 1024988
| 19508
| 63556
|
1908
| 47995
| 1300739
| 14846
| 73703
|
1909
| 59117
| 1639641
| 23361
| 90095
|
1910
| 42696
| 1284965
| ?
| ?
|
1911
| 52500
| 1600000(约)
| ?
| ?
|
资料来源:沈云龙:《近代中国史料从刊》之《第一二三次教育统计图表》
②振兴商务,奖励实业:1902年2月23日,清政府颁布上谕,申明“工商业为富强之根本,自应及时振兴”,1903年9月成立商务部,颁发了一系列奖励事业的章程。
“1905-1908年,年均设厂数超过洋务运动30年的20多倍与甲午后的2.5倍,投资额分别超过5.7倍与2.9倍。”?
③官制、法制改革:增设改建新部门,淘汰部分旧衙门及下级吏员。1902年,清政府设立修订法律馆,先后修订《公司法》、《破产法》等重要的法典、法规和律例。修订《大清律例》,废除酷刑。
④编练新军:1901年8月,清政府下令仿照西方建立“常备军”,采用新法训练,使用洋枪洋炮。
⑤习俗改革:禁缠足,禁鸦片,允许满汉通婚。
第二个阶段:1905—1911年
⑥预备立宪
慈禧太后在接见出国考察大臣时说:“立宪一事,可使我满洲朝基永久确固,
在外革命党亦可因此消灭。”
《钦定宪法大纲》规定: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承永尊戴;君上神圣尊
严不可侵犯;法律虽经议院议决而非奉诏令批准不能见诸实行;用人之权操之君上,而大臣辅弼之,议院不得干涉。
在13个内阁成员中,满族占9人,其中皇族占7人,被称为“皇族内阁”?
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以上的一个观点展开评论。(12分)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参考答案:
一等(12—10分)①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②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③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9---5分)①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②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③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
三等(4---0分)①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②未引用史实;③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本题解析:此题未开放性试题,在作答时做到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在材料中找到一个观点;然后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即可。
点评:观点评论类题目类似于历史小论文,要表述成文,符合逻辑,不能简单列举。解题思路为:
1、找(紧扣评论对象,找出材料观点)
2、评(明确自己对观点的看法,正确、错误、片面等)
3、论(论证自己的观点,①要合理引用史实:可以是材料中的,也可是所学知识;②多角度论证:可以是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也可以是内外因国内国际因素,或与该事件有关的多个主体;③史论结合)
4、综(总结升华,可以点明观点实质,也可引入史观或历史评价方法)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2009年11月20日,比利时首相赫尔曼·范龙佩当选为首位“欧盟总统”,这说明
A.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
B.欧洲国家开始走上联合之路
C.比利时在欧盟国家中处于主导地位
D.欧盟已成为统一的联邦国家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