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韩非子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下列属于韩非子法家思想主张的是?(?)
①要“以法为本”来治理国家?②臣民不论贵贱都要受法律约束
③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④应顺应时代进行改革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韩非子主张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法治的对象的是广大臣民,除国君以外,不论贵贱都要受法律约束。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元末明初小说《三国演义》深受宋明儒学的影响,下列小说中人物的言论与宋明儒学思想相符合的是 (?)
①张飞:“忠臣宁死而不辱,大丈夫岂有事二主之理!”
②曹操:“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③李恢(投降刘备时说):“良臣相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④孔明:“臣安不敢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
A.①②③
B.①④
C.①③④
D.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宋明儒学把天理与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认为“人伦者,天理也”,“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①④都体现了忠君的思想,与宋明儒学思想相符合;②③则是主要从个人利益得失考虑,与题意不符。因此选B。
点评:对程朱理学的评价
1.两宋时期,儒学从佛、道中汲取了有益的内容,把传统儒学从天人感应的神学倾向中解脱出来,使之更为理论化、思辩化,是对中国封建统治思想的理论总结,是历史的一种进步。
2.理学重视个人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其积极的思想主要表现为和谐意识、忧患意识,道德意识,力行意识等。
3. 程朱理学为适应封建社会后期统治阶级的需要,进一步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其消极思想主要表现为:尊卑等级观念、重男轻女观念、因循守旧观念、重理轻法观念等。同时夸大了心即良知的作用,助长了明朝中后期不切实际的清谈之风。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下图为在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大会上中国代表石广生的眉开眼笑。原因是什么?各国代表为什么庆祝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参考答案: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世界对中国的开放,符合我国的根本的和长远的利益。原因:中国的加入,可以为各国提供更多的贸易和市场,必将推动全球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本题解析:
在答题过程中抓住各个图片所在的时间联系课本知识回答。图片是世界贸易组织同意中国加入的会议,学生根据课文知识能够回答。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下表是1956-1964年我国工业与农业的发展趋势示意图。根据该表,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国家实行的纠左措施使工农业比例趋于平衡
B.苏联撤走专家是导致农业产值大幅度下降下的主要原因
C.优先发展农业使1961年后农业产值增加
D.1960年工业出现峰值是因为“一五计划”的实施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根据图片信息,50年代末的“左”倾错误导致工农比例失调,而60年代初因中央生产关系的调整,工农比例趋向于平衡,故A项正确;B项“主要原因”说法是错误的,应是“左”倾错误,故B项错误;C项“优先发展农业”说法错误,应是“优秀发展工业”,故C项错误;“一五”计划是在50年代,故D项错误。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0分)
材料一: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董永卖身葬父,感动天地,并成就一段美好姻缘的故事,自西汉以来就在我国广为流传,并受到统治者推崇。世界上很多看过中国《天仙配》的人,都说这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体现。
材料三:“抛弃传统文化是逆潮流的,应该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传统美德——仁义礼智信。”这是全国政协委员李汉秋教授在全国“两会”发言的重要内容。李汉秋建议教育部门将“仁义礼智信”纳入学校教学内容,逐步实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并落实到精神文明建设中去。
请回答:
(1)材料一集中反映了董仲舒哪些思想主张? 对于西汉王朝的统治有何意义?﹙4分﹚
(2)材料二董永卖身葬父的故事起源与西汉以来的什么伦理观念有关?该故事为什么能受到统治者推崇?﹙4分﹚
(3)最早提出将“仁义礼智信”作为为人处世道德标准的是谁?政协委员建议将“仁义礼智信”纳入教材,你认为是否合理?说出你的理由。﹙4分﹚
参考答案:
(1)“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巩固国家政治统一,加强中央集权。(4分)
(2)“孝”道或儒家伦理道德。“孝”容易被统治者引申为 “忠”,有利于巩固封建专制统治。(4分)
(3)董仲舒。有一定的合理性。“仁义礼智信”是中国古代儒家最基本的道德范畴,具有永恒的意义和普遍价值。在我国的今天,将“仁义礼智信”纳入教材,吸取其精华内容,一方面可以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同时又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4分)
本题解析:(1)材料一中文字“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说明了董仲舒主张“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结合所学史实不难直接得出董仲舒此举为汉武帝所接纳,对后世也产生重要影响,因为该主张有利于巩固国家政治统一,加强中央集权。(2)从材料二文字“董永卖身葬父,感动天地,并成就一段美好姻缘的故事”说明自汉代以来人们即非常看重“孝”道或儒家伦理道德;因为“孝”容易被统治者引申为 “忠”,有利于巩固封建专制统治;当然这也是董仲舒“三纲五常”中的所提倡的内容之一。(3)董仲舒最早提出将“仁义礼智信”作为为人处世道德标准,“仁义礼智信”对今天仍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但也不可完全吸收,其仍然存在一定的弊端或消极影响,因此对此观点持赞成和反对意见均可,选择何者均与选择具体史实论据加以论证。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