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总统强烈要求国会特别会议废除中立法禁运条款(1939年9月21日)
从纯粹的物质观点来看,在我们这里加工可以对成千上万的人提供就业,而我们却把各样物品远涉大洋运到彼岸去进行最后的加工…………还是从物质的观点来看,在这里提供这样的就业机会会自动的帮助我们建设我们的国防。
禁运条款的制定不但是完全改变了我们的传统政策。它还产生了这样的效果:就海运贸易而言,把陆军强国和海军强国至于同样的地位。要发动战争的陆军强国因此可以在事前就感到放心,因为任何未来的敌对海军强国都会由于享受不到古己有之的随处采购的权利而受到削弱。这在四年前就已开始给了交战的一方一项具体好处,不是由于它的本身的力量或地理位置,而是由于合众国的一项支持性行动。
材料二 总统第702次记者招待会(1940年12月17日)
大不列颠的订货因此对于美国国防是极其宝贵的;因为这些订货自动地增加生产设施……我们必须鼓励这种生产。
我来给大家打个比方:假设我的邻人的家宅着了火,而在四五百英尺以外我有一截浇园的水龙管子。如果他能够把我的浇园的水龙管子接到他的自来水龙头上,我就可能帮助他把火灭掉……如果经过灭火的过程,这段水管完好如初,毫未损伤,邻人就把它还给我,对我十分感激。但是,假设它给搞坏了……他说,“好,我来照赔。”现在,如果我拿回的是一根可用的浇园水管,我就不吃亏。
换句话说,如果你借出一定数量的军火,在战后得到归还,如果这军火是完好如初的——没有损坏——你就不吃亏;如果它们损坏了,或者陈旧了,或者完全丢掉了,而如果你借给的人照样赔上,在我看来,你就没有吃亏。
--摘自《罗斯福选集》
材料三1939- 1944年美国对华贷款(单位:百万美元)
时间
| 1939年2月
| 1940年4月
| 1940年10月
| 1941年2月
| 1941年4月
|
数额
| 25
| 20
| 25
| 50
| 50
|
1941-1945年美国对华“租借”物资统计(单位:百万美元)
时间
| 1941年
| 1942年
| 1943年
| 1944年
| 1945年
|
数额
| 26
| 100
| 49
| 53
| 1107
|
?
(1)根据材料一,指出罗斯福为什么主张废除中立法中的禁运条款?
(2)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罗斯福在这两次讲话中的异同?
(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在武器等物资禁运问题上态度发生变化的国际背景。
(4)根据材料三,概括美国对华援助的状况,结合所学知识,从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这一角度,说明美国为什么对华援助。
参考答案:
(1)有助于扩大本国就业,加强国防建设;禁运改变了美国的传统政策,实际上是不中立的(禁运偏袒了一方,使海军强国失去获得军火的机会);战争地带经常发生变化,不可能由国会立法予以长期确立,应由行政部门确定。
(2)相同:认为取消禁运、接受订货均有利于美国经济和国防;支持英国。
不同:在武器等物资的输出上,由废除禁运到采用租借的办法;支持英国的立场由隐晦到公开。
(3)法西斯德国扩张威胁日益加剧;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940年德国进攻西欧,法国沦陷,英国受到德国的进攻;美国认为德国是最大威胁。
(4)状况:分为贷款和租借;在一些关键年份援助显著增加。
对华援助原因: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援助中国,有利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也有利于美国自己
本题解析:
(1)可从禁运条款对美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对美国传统政策的影响入手作答。
(2)相同点可从废除禁运条款对美国的影响、对海军强国的态度等方面分析;说明不同点时可从材料二着手分析,如采用租借的方法、明确强调大不列颠即英国的订货对美国的利处等。
(3)解答本问时首先要注意两段材料所给时间:材料一1939年9月21日、材料二1940年12月17日。从时间上进行判断,可知其国际背景主要包括二战的爆发、德国对西欧的进攻、法西斯德国成为美国的最大威胁等。
(4)从“对华贷款”和“对华‘租借’物资”的数值变化可知美国对华援助的状况。对华援助原因可从中国的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之间的关系、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推动、以及对美国的影响等方面作答。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
A? 1929年经济大危机的影响
B 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C 英法的绥靖政策和苏联的“中立自保”
D 德、意、日法西斯的侵略扩张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是比较直接的原因,B是根本原因C是加速爆发的原因D才是最主要的原因,是二战的罪魁祸首。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南京国民政府发布声明:“(日本)执迷不悟……扩大其战争侵略行动,甘为破坏全人类和平与正义之戎首,逞其侵略无厌之野心。举凡尊重信义之国家,咸属忍无可忍。兹特正式对日宣战。”这一声明发表的直接诱因是
A.日本发动七七事变全面侵华
B.国共第二次合作已正式实现
C.太平洋战争爆发及美国参战
D.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已经形成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941年12月9日,南京国民政府正式对日宣战。其直接原因是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美国对日宣战。故本题应选C项。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反法西斯盟国组成军事法庭,在德国纽伦堡和日本东京分别对战犯进行了审判。该审判原则于1946年12月11日经联合国大会通过,1950年,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据此制定了《纽伦堡原则》,其内容有:
从事构成违反国际法的犯罪行为的人承担个人责任,并因而应受惩罚。
违反国际法应受处罚的罪行是:(一)反和平罪:计划、准备、发起或进行侵略战争或破坏国际条约、协定或承诺的战争;(二)战争犯罪:违反战争法规或习惯,出于某种目的或在占领区内,实施包括但不限于谋杀、虐待或奴役平民居民,谋杀、虐待战俘;(三)反人道罪:对任何平民居民进行谋杀、生物实验、放逐和其他非人道行为,或基于政治、种族、宗教背景的迫害,而此类行为已实施或此类迫害已执行或此类行为与任何反和平罪或任何战争犯罪相关联。
——摘编自何勤华《纽伦堡审判》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惩处的战争责任对象有何不同。(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纽伦堡原则》的意义。(8分)
参考答案:(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以国家为惩处对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增加了对战犯个人(及组织等)的惩处。
(2)对国际法有所发展和创新;为处理有关战争问题提供了国际法依据;有利于清算法西斯的战争罪行;有助于警示后人,维护和平;保护了人权。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对《纽伦堡审判》的认识。第(1)问联系一战后签订惩罚战败国德国等的《凡尔赛和约》,结合材料二战后“对战犯进行了审判”回答即可。第(2)问围绕《纽伦堡原则》的内容进行判断。结合对战争罪犯起诉的法理依据是国际法、惩罚法西斯势力、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和平与发展等方面进行考虑。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二战后,盟国在东京设立远东国际法庭对日本战犯进行审判,在纽约堡设立军事法庭对德国战犯进行审判。对东条英机、戈林等战犯进行审判的法律是(?)?
A.《洛迦诺公约》
B.《国联盟约》
C.《联合国宣言》
D.《非战公约》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1928年由63个国家参加签订的“废弃以战争作为推行国家政策的工具”的条约。亦称《非战公约》。二战后,对德日的审判法律依据就是该条约。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