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每年春夏两季青黄不接时,政府贷款或谷物给农民,收获后还付本息。”这项规定是
A.均输法
B.募役法
C.青苗法
D.方田均税法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王安石变法的相关内容。由“每年春夏两季青黄不接时,政府贷款或谷物给农民,收获后还付本息。”可知这是青苗法,故选C。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A.(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专题《重读王安石》有如下专题调查,结合所学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你认为王安石做到“不加赋”的承诺吗?认为做到了的422票,占投票总人数的19%,认为没做到的1569票,占投票总人数的70.5%,认为说不清的234票,占投票总人数的10.5%。
材料二?你认为该怎么形容王安石以后的宋朝?认为“国富民丰”的461票,占投票总人数的20.7%,认为“国富民穷”的1122票,占投票总人数的50.45,认为“国乱民穷”的642票,占投票总人数的28.9%。
(1)在“做到了”、“没做到”这两种观点中,你同意那一观点(1分)?简要分析其原因(8分)?
(2)试结合史实分析为什么有一半以上的人认为王安石以后的宋朝“国富民穷”?(6分)
B.(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按照宪法第五条,由国会提出并经各州批准的增添和修改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的条款。第一条修正案〔1791〕国会不得制定关于下列事项的法律:确立国教或禁止宗`教活动自由;限制言论自由或出版自由;剥夺公民和平集会和向政府请愿申冤的权利。第二条修正案〔1791〕纪律严明的民兵是保障自由州的安全所必需的,因此人民持有和携带武器的权利不得侵犯。?第九条修正案〔1791〕本宪法对某些权利的列举,不得被解释为否定或忽视由人民保留的其他权利。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及宪法修正案》?
材料二?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整个主权的本原主要是寄托于国民。任何团体、任何个人都不得行使主权所未明白授予的权力。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
---------------------《人权宣言》
(1)根据材料一分析,《美利坚合众国宪法及宪法修正案》增加了关于人民权利的哪些具体规定?(3分)在此前制定《美利坚合众国宪法》时为什么没有相关方面的规定?(4分)
(2)根据材料二,《人权宣言》反映了启蒙思想家的哪些主张?(8分)
C.(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1950年6月24日,当朝鲜战争爆发的消息传到美国,艾奇逊立即指示美国驻联合国代表奥斯汀要求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讨论朝鲜局势。美国故意歪曲朝鲜国内战争性质,以
“紧急援助”李承晚集团为名,操纵联合国安理会通过非法决议,为美国搜罗侵朝军队。7月8日,杜鲁门任命美国驻远东军司令官麦克阿瑟担任“联合国军”总司令的职务,“联合国军”正式建立。“联合国军”总部设在东京。参加“联合国军”的有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荷兰、法国、土耳其、泰国、菲律宾、希腊、比利时、哥伦比亚、埃塞俄比亚、南非、卢森堡共16个国家的军队。此外,还有瑞典、印度、丹麦、挪威、意大利为“联合国军”派出了医院和医疗船。
————————百度网?百度知道
材料二?法、德、俄、中等国在联合国安理会反对美国不经核查、以武力解决问题的做法,主张加强对伊核查,通过政治外交途径解决问题。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的1441号决议拒绝了美国关于自动授权动武的要求。伊拉克战争打响后,俄罗斯总统普京指出伊拉克战争是一个政治上的大错误;法国总统希拉克和德国总理施罗德也呼吁停止战争。伊拉克战争使跨大西洋关系严重受挫,欧美关系面临冷战结束后最严重的危机。
————————百度网?百度知道
(1)依据材料一,概括朝鲜战争爆发时,西方主要国家对待战争的态度(1分)及其原因。(6分)
(2)伊拉克战争爆发后,西方主要国家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6分)
参考答案:A.(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⑴考生可以任意选一角度回答问题。但论点和论据矛盾者,不得分。(1分)。做到了:青苗法实施的目的在于使农民在青黄不接时免受兼并势力的高利贷盘剥,并使官府获得一大笔“青苗息钱”的收入
。募役法的用意是要使原来轮充职役的农村居民回乡务农,原来享有免役特权的人户不得不交纳役钱,官府也因此增加了一宗收入。农田水利法是王安石主张“治水土”以发展农业,增加社会财富的重要措施。市易法限制了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有利于稳定物价和商品交流,也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共8分,每点2分。若学生回答王安石变法的其他内容且言之有理,每点也可得2分,但总分不能超过8分。)“没做到”: 青苗法,政府规定利率为20%,官员擅自提到30%;市易法是以官府垄断市场来代替富商操纵市场;方田均税法这样的法令无法绝对成功,但是能够清查出一定的地主隐瞒土地,收其税,也算是其最实际的功绩了;保马法养马户可免除一定的赋税,不过马死了则需要赔偿,实际上也加重了人民负担。(共8分,每点2分。若学生回答王安石变法的其他内容且言之有理,每点也可得2分,但总分不能超过8分。)
⑵原因:①国富的原因:如方田均税法实行后,豪强地主也须据实纳税;市易法和均输法使原归大商人的利润转归国家所有等。②民贫的原因:如青苗法执行的过程中,有些地方官强制农民借贷,利息骗高,借贷者负担沉重;免役钱对穷人来说负担沉重等。(4点中任意回答出3点即可得满分6分。)
B.(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⑴ 原因:宗教、言论、、出版、集会、安全等权利(3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得3分,若学生的答案超出本答案且符合题意也可得分,但总分不能超过3分。)原因:因为宪法的性质是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因此维护有产者的利益;从其制定和批准的过程来看,没有人民群众的参与。(4分。)
⑵主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主权在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8分,每点2分。)
C.(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⑴态度:积极支持美国(1分);
原因:①政治:推行杜鲁门主义,遏止共产主义的共同需要;(2分)
②经济:二战后西欧国力衰退;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霸主;推行马歇尔计划,在经济上使西方国家产生依赖;(4分)
⑵态度:反对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2分)。
原因: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美国国际影响力减弱;西欧国家国际地位提高;伊拉克战争严重损害了西欧主要国家的利益。(6分。答出任意3点即可得满分6分。学生的答案只要符合题意,也可得分,但每点不能超过2分,总分不能超过6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据史书记载,王安石变法时,“中外府库无不充衍,小邑所积钱米亦不减二十万”。这反映了王安石变法(?)
①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北宋的积弱局面
②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的积贫局面
③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④使广大人民安居乐业,连年有余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王安石变法的理解。从材料的信息来看,这主要反映王安石变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积贫的局面,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①材料没有反映。④是错误的;与历史事实不相符合。通过排除法,所以选B。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宋史·王安石传》:安石曰:“变风俗,立法度,最方今之所急也。”上以为然……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岁以九月,令,佐分地计量,验地色好,分为五等。以地之等,均定税数。上述材料涉及王安石变法的法令是
A.青苗法
B.募役法
C.市易法
D.方田均税法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养兵之费,在天下十居七八。——《张载集》
(宝元以后)募兵益广,宗室蕃衍,吏员岁增。……故用度不得不屈。(仁宗时)承平浸(渐)久,势官富姓,占田无限,兼并冒伪,习以成俗
,重禁莫能止焉。……今盗贼一年多如一年,一火(伙)多如一火,天下祸患,岂可不忧?
——《欧阳文忠公全集》
材料二 (王安石)“善理财者,民不加赋而国用饶。”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下
材料三?熙宁、元丰(宋神宗的年号)之间,中外府库,无不充衍,小邑所积钱
米,亦不减二十万。……
——(元)脱脱等撰《宋史》卷三百二十八《安焘传》
(宋神宗熙宁六年冬十月)时在京诸军出戍还营,教阅多废忘。上初置内教场,训练有法,旬一御便殿,程其能否而劝沮之,人人奋励。
——(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47
材料四?上(明太祖)曰:“昔汉武帝用东郭咸阳,孔仅之徒为聚敛之臣,剥民取利,海内苦之。宋神宗用王安石理财,小人进竞,天下骚然,此可为戒。”
——《太祖实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北宋中期朝廷面临的经济、政治危机?(3分)
(2)王安石为实现材料二中“民不加赋而国用饶”采取了哪些措施?(2分)
(3)从材料三看王安石变法取得了怎样的成效?(2分)
(4)材料四中明太祖对王安石变法持什么态度?(1分)依据是什么?(2分)
参考答案:(1)军费开支成为国家最重的负担;官吏增多加大财政危机;土地兼并导致阶级矛盾尖锐。(3分)
(2)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任答两点2分)
(3)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增强了军队战斗力。(2分)
(4)反对。王安石变法聚敛财富,盘剥人民,用人不当,导致社会矛盾激化。(3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