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王安石在变法中始终支持哪一种思想,对扫除重重障碍起了极大的作用?
A.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
B.民贵君轻
C.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D.“三不足”精神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面对守旧派的反对王安石始终坚持自己的“三不足”精神进行变法。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司马光说:“中户以下大抵乏食……而州县之吏督迫青苗、助役钱不敢少缓。”司马光的这句话反映了
①变法过程中出现了地方官强迫百姓向官府借贷的情况
②变法过程中一些不法现象成为反对派攻击变法的借口
[? ]
A.①对②错
B.①错②对
C.①②都对
D.①②都错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中国古代吏治腐败时会出现以钱买官的现象。“三千索,直秘阁;五百贯,擢通判”,就是对这一现象的揭露。这句话所反映的情况发生在
[? ]
A.秦代
B.汉代
C.唐代
D.宋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根据漫画“王安石变法”,回答下列问题。

图一? ?图二
(1)联系所学知识,简述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
(2)图一和图二分别反映了什么问题??
?
(3)王安石为人正直,心系天下,但其变法却不甚得民心,最终也以失败而告终,你认为哪些因素导致了这一结果?
?
参考答案:(1)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是:在理财方面,实行了青苗法、免役法、农田水利法、均输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等;在整顿军队方面,他精简军队,还实行了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等;还改革了科举制度。
(2)从图一中,反映出变法遭到大地主、大官僚的反对,有些反对变法的人混入变法队伍,出现了用人不当的问题;从图二中,反映出新法的某些措施,如保甲法,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3)重视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但是忽视了减轻人民负担;变法触动了大地主、大官僚、大商人的利益,阻力很大;变法过程中,用人不当,出现了危害老百姓利益的事情。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盖免役之法……则使之家至户到,均平如一,举天下之役,人人用募,释天下之农,归于畎亩,苟不得其人而行,则五等必不平,而募役必不均矣……得其人缓而谋之,则为大利;非其人急而成之,则为大害。故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
——王安石《论五事札子》
材料二?臣(司马光)向曾上言:“教阅保甲,公私劳膏,而无所用之;敛免役钱,宽富而困贫,以养浮浪之人,使农民失业;穷愁无告……此皆所害者大,所及者众,先宜变更。借令皇帝陛下独揽权纲,犹当早发号令,以解生民之急。”?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三 及神宗朝,荆公秉政……国事日非,膏肓之疾,遂不可治。后之人但言其农田、水利、青苗、保甲诸法为百姓害,而不知其移人心、变风俗为朝廷之害。其害于百姓者,可以一旦而更。而其害于朝廷者,历数十百年,滔滔之势,一往而不可反矣。
——《日知录·宋世风俗》
(1)材料一、二争论的是什么问题?各自的理由是什么?
?
(2)材料一、二都谈到要关心“民”的疾苦,对此你有何看法?
?
(3)材料二、三的相同点、不同点是什么?
?
(4)三则材料所谈问题的根本目的是否一致?说明理由。
?
参考答案:(1)应不应该实行免役法。材料一主张实行免役法,理由是可以不夺农时,发展农业;材料二反对实行免役法,理由是免役法“宽富而困贫…‘使农民失业”。
(2)从表面上看他们都是关心百姓利益,但从本质上看并非如此,都是为了维护地主阶级统治。
(3)相同点:都反对王安石变法,认为其危害天下。不同点:材料三对其指责更为严厉,认为变法不单是青苗、水利法危害百姓,关键是败坏了世道人心,危害久远。
(4)一致。都代表地主阶级利益,都是为了维护封建王朝的长治久安。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