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现在,我们提倡“以德治国”,而春秋时期,孔子就提出过“以德治民”的主张。这说明? (? )
A.不管时代怎样发展,我们所遵循的道德准则是一致的
B.对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必须批判地加以继承
C.对传统文化必须绝对地予以肯定或否定
D.“德治”将要取代“法治”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扬弃,儒家思想“以德治民”是其精华,在今天应加以吸收。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2分)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映。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是以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故主施赏不迁,行诛无赦,誉辅其赏,毁随其罚,则贤不肖俱尽其力矣。
——《韩非子》
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三?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1)材料一属于哪家思想家?(1分)他的最核心的观点是什么?(1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董仲舒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董仲舒为什么会提出这一主张?(2分)给儒学思想带来了什么影响?(1分)
(3)根据材料三分析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统治的态度是什么?(1分)这与材料一、二有何本质区别?(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会有这种区别?(2分)
参考答案:
(1)法家。(1分)观点:主张法治。(1分)
(2)观点:“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分) 原因:适应汉武帝巩固国家统一、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2分) 影响:使儒学取得了独尊的地位,成为封建正统思想。(1分)
(3)态度:猛烈批判君主专制统治。(1分)区别:韩非子、董仲舒的思想是为封建君主专制服务的,黄宗羲的思想则体现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2分)区别原因:主要是由于前者处于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时期,后者处于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2分)
本题解析:(1)注意材料的出处、作者是韩非子,韩非子是战国时期我国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他从法、术、势三个方面论述了加强君主权力的重要性,并主张实现中央集权,从而得到秦始皇的重视。所以可得出结论为法家学派。
(2)观点依据材料的中心内容来分析,注意材料中的“大一统”等字样,并且材料中说“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可知作者意在强调“大一统”。原因是因为汉统一后经过黄老之学的休整后,汉代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得到了恢复,政治上的统一要求思想的统一为之服务。
(3)黄宗羲是抨击君主专制最为猛烈的一个进步思想家,材料内容正好反映了他的“君主是天下之大害”的观点,所以可以得出其态度是“猛烈批判君主专制统治”。韩非子与黄宗羲的观点明显的是对立的,所以可得出正确的答案。
本题难度:困难
3、判断题 下表是1956—1964年我国工业与农业的发展趋势示意图。根据该表,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1960年工业出现峰值是因为“一五计划”的实施
B.自然灾害是导致农业产值大幅度下降的主要原因
C.优先发展农业使1961年后农业产值增加
D.“八字方针”实施使工农业比例趋于平衡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一五计划”是在1953年——1957年故A项错误;农业产值大幅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左”倾错误故B项错误;1961年后农业产值增加是因为纠正大跃进以来农业“左”倾错误,1960年农村制订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经济方针,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1949年国民党当局在台湾地区实施戒严法,规定出入境的船只、车辆、航空机及其他通信交通工具必须检查,必要时得停止其交通,施行军事统治。这一法案废除后,导致两岸关系历史性突破的事件是




A.《告台湾同胞书》
B.汪辜会谈
C.解严20周年纪念邮票
D.胡连会谈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1993年4月29日,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汪道涵和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汪辜会谈” 是海峡两岸授权的民间机构最高负责人之间的首次会晤,是两岸走向和解的历史性突破,标志着两岸关系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故选B。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论语·述而》载:“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它体现的儒学思想是
A.鄙视富贵
B.重义轻利
C.取利有道
D.见利忘义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材料的意思是不义的钱财,即使得到会富贵,我也把他看成浮云。体现的是重义轻利的思想,故选B。A项错误,材料并未鄙视富贵,而是鄙视不义的钱财;C项错误,材料只是说了反对不当得利,但是并未体现取利有道的思想;D项明显与材料意思相反。
点评:材料出自《论语》,反映了孔子的思想。孔子强调要重视道义,反对唯利是图。孔子的这一关于义利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除了孔子的义利观之外,孔子的政治观如主张仁和礼,强调德治,在哲学上对鬼神敬而远之等也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