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孟子曰:“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文王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材料所体现的政治思想是
A.礼治
B.无为而治
C.仁政
D.兼爱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孟子是战国中期的儒家代表人物,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再传弟子。他对孔子推崇备至,认为“孔子圣之时者也,孔子之谓集大成。”他以孔子的继承人自任,自以为“五百年必有王者兴”,从尧舜到商汤,从商汤到周文王,都是经过五百年,从周文王到孔子有五百多年,到他那时又有一百多年,因此“以其数则过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他自居于从尧舜至孔子以来的“圣人”传统的。这就是儒家所谓“道统”的先声。孟子鼓吹效法先王和主张实行“仁政”、“王道”,就是要继承这个“圣人之世”的传统的。仁政的基础是“制民之产”,让老百姓有生活上的基本保障,这是政治稳定的基石。孟子强调保护小农经济,以此来维持和改善老百姓的生计,从而奠定政权稳定的基础。
孟子的"仁政"在政治上提倡“以民为本”,孟子认为,对一个国家来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他还说:国君有过错,臣民可以规劝,规劝多次不听,就可以推翻他。孟子反对兼并战争,他认为战争太残酷,主张以“仁政”统一天下。在经济上,孟子主张“民有恒产”,让农民有一定的土地使用权,要减轻赋税。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苏格拉底以自知无知为自豪,提出:“知识即美德;我平生只知道一件事,我为什么是那么无知;知道得越多,才知道得越少。”这体现出苏格拉底的思想核心是
A.肯定人性
B.崇尚道德
C.民本思想
D.强调理性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从题干中的“知识即美德”可知,苏格拉底强调美德的重要性,其真实目的是挽救雅典人的道德危机,故答案为B。A是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但从材料中无法体现;C、D两项不属于苏格拉底的思想。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下图是毛泽东的题词。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正式提出是在1959年
B.这是科学文化工作的长期方针
C.执行这一方针必须在宪法范围内
D.这一方针利于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从题型而言该题属于否定式选择题宜用排除法,1956年为繁荣新中国的文化事业毛泽东提出了双百方针,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并亲手题词上图,所以A项说法明显错误与史实不符,B C D三项说法正确符合史实但与题意要求不符,应直接排除,故答案选A。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一国两制”的构想具有法律意义,是因为?()
A.这是完成统一大业的必然选择
B.香港、澳门实现了平稳过渡
C.代表了大多数中国人的愿望
D.由宪法规定,经全国人大会议通过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主要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史实的能力及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在我国人大是全国最高的权利力机构,是立法机关,而“一国两制”这—构想在1982年宪法中明确规定,在1984年六届人大二次会议上得以通过,故它具有法律意义。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宗法制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系家长时代,经过夏、商的衍化,到西周时最后成严密的政治制度,即宗法制度……周王自称天子,是同姓(姬)贵族的大宗和天下共主,其王位由嫡长子继承,世代保持大宗地位,周王嫡长子的兄弟被封为诸侯,诸侯对于周天子是小宗,而诸侯在自己的国内又是同姓的大宗,其君位也由嫡长子继承。诸侯嫡长子的兄弟被封为卿大夫,卿大夫,诸侯是小宗,在奉宗族的各分支中又是大宗……依此类推,按血亲关系不断分封下去。…由于周朝规定同姓百年不婚:所以诸侯国之间同姓多是兄弟。异姓多是甥舅,这样,整个西用国家就由宗法关系联结起来。
材料2?从整个中国历史的角度看,西周作为短暂的一瞬消失了,但创始于斯的宗法组织和宗法结构并没有随之在政治制度上一起消失。自秦以后的中国封建社会,承袭了宗法观念和宗法传统,使中国封建政治呈现出诸多特征,这些特征又都具有浓厚深刻的宗法色彩。中国封建政治中的等级刽源于原始的血缘宗亲关系,它表现为绝对的君臣隶属原则和极端的皇权主义……中国封建政治还有一个宗法特征是亲贵合一和裙带作风,最终导致中国封建政治统治中反智主义倾向,即反对理性,经验守旧,这是封建宗法政治又一特色。
——以上材料摘自《中国历史纵与横》
请回答:?
(1)据材料1,结合西周的史实,分析西周宗法制的实质。
(2)据材料2,概括宗法制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影响。
参考答案:
(1)A—C周王? D—E诸侯? F:卿大夫
(2)宗法制的实质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按照亲疏关系实行分封,形成的以王族为主体,联结许多旁系、支系贵族形成的政治制度。
(3)中国封建政治呈现出宗法色彩,表现为等级制、绝对的君臣隶属原则、极端皇权主义、亲贵合一、裙带作风、反智主义。
本题解析:本题围绕宗法制组织材料,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和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第(1)问应迁移语文能力,注意理解周王与诸侯、诸侯与卿大夫的关系;第(2)问解答既要结合材料,也要联系史实,注意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