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在西昌卫发射中心成功升空,它标志着我国深空探测工程的正式启动。下图中标志我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的是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中国“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C.“神舟五号”载人飞天成功
D.“神舟六号”飞船双人试飞成功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1970年“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下图反映了1957—1961年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状况。从中可以获取的准确信息是

A.当时的农村经济趋向健康发展
B.纠“左”工作尚未在农村启动
C.国民经济的调整措施成效显著
D.农村经济还没有走出发展低谷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该题属于图表型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的图片信息提取和对建国后农业发展史实的理解能力。图中的趋势属于下降或曲折表现,虽有调整但是状况仍旧低糜,故D项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如果让王阳明穿越时空与朱熹对话,他们的共识应该是(? )
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B.人的善性或美德往往被欲望所蒙蔽
C.知和行都产生于心
D.只有探究万物,才能得到“其中的天理”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结合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C.知和行都产生于心以上是心学的观点;D.只有探究万物,才能得到“其中的天理”这是程朱理学的主张;B.人的善性或美德往往被欲望所蒙蔽,这是两派共有的主张。故此题应选B项
点评: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共同点:①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仁”“礼”的思想;②都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理”,主张克服“私欲”,维护封建伦理道德;③都重视主观意志力量,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有着积极影响;④本质目的都是维护君主专制和封建统治秩序,都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都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不同点:①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陆王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心”,认为本心是“理”。②把握“理”的途径不同:程朱理学主张用“格物致知”的方法去认识和把握“理”;陆王心学提出,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克服私欲,恢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③哲学范畴的不同:程朱理学主张向外追逐客观认识,属于客观唯心主义;陆王心学主张内心反省,恢复良知,属于主观唯心主义。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60分)2009年11月8日~9日,中非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在埃及沙姆沙伊赫举行,探讨如何深化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谋求可持续发展。温家宝总理出席会议并在开幕式上宣布了中国同非洲合作八项新举措。
材料一:我国与非洲各国的交往源远流长。1405年至1433年间,中国明代的大航海家郑和就曾经率领庞大的船队7次下西洋,足迹遍及亚洲、非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
(1)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什么地方?有何意义?(6分)
材料二:1955年4月18日,第一次亚非会议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29个国家的30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另有5个国家派代表列席。这次会议的成员代表了占世界面积1/4,人口2/3的国家的人民.是世界史上第一次完全由亚非国家自己发起、自己举办,并且没有一个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中国派出了以周恩来为团长的中国代表团出席,并为推动会议的成功举行发挥了巨大作用。
(2)第一次亚非会议又被称为什么会议?在这次会议上中国提出了什么方针?在当时情况下,这次会议的成功召开具有什么历史意义?(14分)?
参考答案:
(1)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3分)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联系,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交往。(3分)
(2)①万隆会议。(2分)②“求同存异”。(2分)③万隆会议是亚非民族解放运动的一座重要里程碑,是国际关系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2分)。从那时起,亚非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独立的新兴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2分)。万隆会议所确立的处理国际关系的十项原则,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奠定了重要基础(2分)。会议所倡导的团结、友谊、合作的万隆精神,成为半个世纪以来激励广大发展中国家为实现民族振兴和推动人类进步而不懈奋斗的强大动力(2分),有力地推动了亚非国家的联合、自强,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2005年12月29日下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经表决决定:自2006年1月1日起废止《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这有利于
①增加农民收入 ②稳定发展粮食生产 ③提高农民就业率 ④消除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取消农业税的作用。废止农业税与就业无关,③不符合题意,“消除”一词不符合实际,只能是缩小差距,故可排除④。①②符合题意。所以正确答案为D。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