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假如你是一位生活在19世纪70年代到1949年的民族资本家,你可能经历的是:
①甲午战争前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条件有所改善,你开始创办一家棉纺织企业,发展情况比较好;
②一战期间,发展势头强劲;
③20世纪20年代,遇到很大困难,经营艰难;
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一度发展比较顺利;
⑤抗日战争胜利后很长时间,经营条件明显好转。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纵观整个材料不难发现,19世纪70年代到1949年的时间跨度非常大,从民族工业产生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前,但是很容易发现凡是含⑤都是错误的,因为抗日战争胜利后很长时间,经营条件明显因为内战不断在恶化,所以本题答案是D.①②③④。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据《中国近代经济研究》统计,1912—1919年全国注册工厂在各省分布比例如下:
直隶 (含天津)
| 江苏(含上海)
| 浙江
| 广东
| 山东
| 福建
| 湖北
| 奉天
| 其余省份
|
58%
| 19.82%
| 5.37%
| 4.22%
| 3.96%
| 2.56%
| 2.43%
| 2.43%
| 1.02%
|
?
该组统计数据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当时的中国
A. 民族工业在地区上分布严重不平衡?
B. 民族资本较外国资本仍处于劣势
C. 民族工业的发展只是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D. 封建自然经济仍占据绝对优势地位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1912—1919年民族工业的发展情况。1912—1919年这一时期是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时期,但新注册工厂主要集中在直隶、江苏、浙江等沿海地区,说明民族工业在地区分布上不平衡,集中在沿海,内地薄弱。A正确。故本题选A。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独立宣言》宣称:“一切人生来熟是平等的·他们被造物主赋予他们固有的、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有生命、自由以及追求幸福的权利.”这段话最能说明独立战争是(?)
A.民族独立战争
B.资产阶级革命
C.反殖民主义斗争
D.小国的反抗斗争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分析、理解材料的能力。材料中出现的是资产阶级的启蒙思想,要求追求自由、幸福,主张人人都是平等的,这是资产阶级所追求的,故B项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来说
①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②在经济竞争中会处于不利的地位
③应反对经济全球化,保护本国的利益?④应积极参与,并制定合理对策谋求发展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趋势,面对经济全球化只能积极应对参与不能逃避,对发展中国家虽处于不利但是也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所以正确的是A项。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钱穆说:“从汉代起,我们可以说中国历史上的政府,既非贵族政府,也非军人政府,又非商人政府,而是一个‘崇尚文治的政府’,即士人政府。”“士人政府”形成的思想条件主要是
A.法家思想的衰微
B.黄老之学被推崇
C.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D.程朱理学的盛行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汉武帝之后,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即思想上的统一,为汉朝及之后历代的政治统一创造了条件,因此可以说中国政府成为一个“士人政府”。故本题选C。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