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唐太宗开创“贞观之治”,使统一多民族中国进入鼎盛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说)“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未足,征求无已,亦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至之灭。此皆朕所目,故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无事。”
——《贞观政要》
材料二?(唐太宗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贞观政要·君道》
材料三 (东突厥来归附)温彦博以为,“请……全其部落,顺其土俗以实空虚之地,使为中国蔽,策之善者也。”魏征以为,“……宜纵之使还故土,不可留之中国……”上卒用彦博策…
——《资治通鉴》
(1)根据材料一说明隋朝灭亡与“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的关系。(6分)
(2)材料二体现了唐太宗怎样的治国思想?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太宗是如何实践这一思想的?(10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朝廷君臣治理东突厥的主张及其结果。为促进民族团结和发展,唐太宗还有哪些重大举措?(10分)
2、判断题 西方学者麦马在总结西方从古希腊至今两千年来的幸福观时指出:荷马时期,幸福就是幸运;公元前五世纪的古希腊,幸福等同于________;启蒙时期,幸福就是及时行乐。文中的空白处是(? )
A.智慧和德行
B.民主与科学
C.金钱与权力
D.法律与宗教信仰
3、判断题 “当我们习惯了政治话语的规定后,再来看诸如北洋时期北大独有的自由、民主气象,北洋政要对私立南开大学的个人捐资超过200万大洋(江苏督军李纯甚至向南开捐赠遗产的四分之一)这些历史现象时,竟会产生莫名的怪诞之感。”该观点
A.是关于历史评价应注意因果关系的反思
B.是关于历史评价应注意特定环境的反思
C.是关于历史评价受意识形态影响的反思
D.是关于历史评价受“伪辩证法语言灾难”影响的反思
4、判断题 (15分)【近代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惟中国风气未开,内外大小多未通达中外之故,惟有乾纲独断,以君权雷厉风行,自无不变者……其用人议政,仍操之自上,则两得之矣……吾今开国会,尚非其时也。
——康有为《日本变政考》
材料二?谭嗣同认为:“中国所以不可为者,由上权太重,民权尽失”;主张“废君统,倡民主,变不平等为平等”。他称赞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常说,认为“法人之学问,冠绝地球,故能倡民主之义”。
——白寿彝《中国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在君权与宪政方面的主要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有为提出这一主张的背景。(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康有为和谭嗣同在中国宪政改革方面观点的异同。(7分)
5、判断题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发表演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参加万隆亚非会议的各国求同的基础是
①反对殖民主义?②维护民族独立
③共同的社会制度?④发展经济、寻求合作的愿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