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下图为《唐僧东方取经》漫画。它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C.片面发展农业生产
D.脱离了生产力水平
2、判断题 下列对“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评价正确的是:(?)
① 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探索
②反映了人民要求迅速建成社会主义的愿望
③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④完全符合中国的国情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3、判断题 (30分)2010年1月11日至2月6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中南海先后主持召开五次座谈会,就正在制定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听取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和建议,新一轮教育改革即将启动。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论语》载:“君子不器。”意思就说,作为君子,不应该只是成为一种器物,而是能成为多种器物,也就是说应该成为通才。不仅如此,而且要求这个通才要具备较高的道德标准,所以又有“君子谋道不谋食”的古训。这成为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教育和古代君子的不懈追求。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传统教育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社会基础。(4分)
材料二?洋务运动动重要教育实践一览表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洋务派改革教育的历史背景。洋务派在人才
培养目标和教育内容方面对中国传统教育产生了怎样的冲击?(8分)
材料三康有为认为,要达到幸福快乐的大同之世,必须推行“公养”、“公教”、“公恤”的社会福利制度。妇女怀孕后入公立政府组建的“人本院”赡养,实施胎教,婴儿出世后一律由公立的“育婴院”、“慈幼院”抚养;儿童6岁入“小学院”,11岁入“中学院”,16岁入“大学院”,20岁毕业。经过长达14年的义务教育培养,使每一个年轻人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和专门的技术训练;人如果患病或因工作受伤致残,可以进入社会举办的“医疾院”,得到精心高超的治疗;人到了晚年,则可进入社会举办的“养老院”、“恤贫院”,受到“公恤”。?
——据康有为《大同书》整理
(3)依据材料三,归纳康有为有关教育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思想根源。(10分)
材料四?……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长期艰苦奋斗,到2000年,我们如期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宏伟目标,“普九”的人口覆盖率达到85%,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5%以下。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来说,这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赞扬。
——《13年来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历史性成就》陈至立
(4)材料四完成的战略目标具体包括那两个方面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产生这一了不起的成就的主要原因有哪些。(10分)
4、判断题 欧美主要国家在近代建立了不同模式的民主政体。其共同点
①以法律保障民主的实施 ②国家元首必经选举产生 ③逐步形成分权制衡机制 ④民意代表由选民选举产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判断题 孔子主张社会和谐,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得民”。这些主张产生的共同社会背景是
A.社会长期动荡不安
B.百家争鸣趋于合流
C.奴隶制度全面崩溃
D.封建经济逐步兴起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