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开展变法运动的深刻根源是
A.法家政治改革主张的影响
B.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C.新兴地主阶级的推动
D.各国君主为巩固统治支持变法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BCD都是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开展变法运动的原因,但是根据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规律,ACD都与根源不符,而封建土地私有制是新的封建制度的经济基础,因此选B。
点评:经济基础的决定作用。?
(1)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一定的上层建筑总是为适应一定的经济基础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必然在国家政权和意识形态上占统治地位。?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变革。当经济基础发生变革之后,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迟早会发生变革,以求得与经济基础相适应,经济基础的变化发展还规定着上层建筑变化发展的方向。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梭伦颁布的第一条法令就是“解负令”。根据这个法令,平民所欠的各种债务一律废除;禁止在放债时以债户的人身作抵押,废除债务奴隶制;由国家赎回因负债而被卖到外邦为奴的人。梭伦还对公民的财产进行了一次调查分等,并按照财产等级规定相应的政治权利。这些新的法令还包括:设立四百人会议;禁止买卖婚姻,保障妇女孤儿的利益;修改死刑法;其他鼓励手工业和农业发展的措施。
——普鲁塔克《希腊罗马名人传》
材料二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曾说过:“我不愿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暴动。我认为,我们把农民同土地割裂会点燃俄国。假使要我签字连同土地一起解放农奴,我宁肯把手指砍掉。”
?——《苏联史》
材料三(克里米亚战争后,俄国人意识到)文明现正以它的力量反对我们,我们已为与文明的这场斗争做什么准备工作了吗?我们不能以我们所有广阔的领土和无数的人口来对付这场斗争。当我们谈论反对拿破仑的光荣战役时,我们忘记了自那时以来,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我们不是在走向胜利,而是在走向失败,我们唯一得到的一点安慰是,俄国将通过这一经历学到今后对它的发展有用的一课。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所著《全球通史》下“1500年以后的世界”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说出梭伦和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各自要解决的社会矛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三中认为“文明现正以它的力量反对我们” “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这里的“文明”指的是什么?“停步不前”在克里米亚战争前的突出表现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中俄国“学到今后对它的发展有用的一课”,学习的结果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梭伦:解决贵族与平民之间的矛盾;亚历山大二世:解决农奴主与农奴之间的矛盾。(2)文明:西方主要国家已经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基本完成了工业革命。表现:政治上仍延续着沙皇专制制度,经济上存在着农奴制度。
(3)1861年进行农奴制改革,废除农奴制度,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为了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日本明治政府着力进行国内市场的建设,主要措施是?
①废藩置县?②废除封建身份制度?③废除关卡?④废除行会制度?
[?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③?
D、③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本题14分)
材料一 (商鞅法令)行之二岁,秦俗日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借父攫钮(指农具),虑有德色(指脸上显出给父亲恩德的表情);母取箕帚,立而谇语(指恶语相加)。……其慈子耆利(指爱自己的孩子、贪求财利),不同禽兽者亡几耳。
——[汉] 贾谊《治安策》
(1)根据材料一概括商鞅变法对秦国的影响。(4分)
材料二 秦固天下之强国,而孝公亦有志之君也,修其政刑十年,不为声色畋游之所败,虽微商鞅,有不富强乎?秦之所以富强者,孝公务本力穑之效,非鞅流血刻骨之功也。而秦之所以见疾于民,如豺虎毒药,一夫作难而子孙无遗种,则鞅实使之。
——苏轼《东坡志林·论商鞅》
(2)概括材料二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轼批驳商鞅的理由。(4分)
材料三?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立威诸侯。
——《战国策·秦策》
(3)根据材料三,归纳商鞅变法的内容与影响。(4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应如何评价历史上的改革变法。(2分)
参考答案:
(1)影响:人伦失常,亲情失和;贪财求利,自私自利(4分)。
(2)秦国富强是因为秦孝公励精图治,而非商鞅变法之功。(2分)商鞅变法加重了百姓的负担,严刑峻法激化矛盾。(2分)
(3)统一度量衡;废井田,确立土地私用;奖励耕织;奖励军功(3分)。秦实现了富国强兵。(1分)
(4)(2分,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本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商鞅变法的影响。回答时要结合材料“(商鞅法令)行之二岁,秦俗日败。……借父攫钮(指农具),虑有德色(指脸上显出给父亲恩德的表情);母取箕帚,立而谇语(指恶语相加)。……其慈子耆利(指爱自己的孩子、贪求财利),不同禽兽者亡几耳。”及所学归纳总结。
(2)本题主要考查对商鞅变法的评价。评价一场变法不能以变法的成败、变法者的个性及个人命运为标准,而要从生产力的角度、社会发展的角度分析回答。对于本题要结合材料 “秦固天下之强国,而孝公亦有志之君也,修其政刑十年,不为声色畋游之所败,虽微商鞅,有不富强乎?秦之所以富强者,孝公务本力穑之效,非鞅流血刻骨之功也。而秦之所以见疾于民,如豺虎毒药,一夫作难而子孙无遗种,则鞅实使之。”回答,但同时应注意评论者的立场,实际上不应受其影响。
(3)本题主要考察商鞅变法的内容及影响,属于基础性题目。回答时一方面要结合材料,另一方面要联系所学,材料中没有的就不应答出。从材料“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可知其内容主要有“统一度量衡;废井田;奖励耕战”。材料“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立威诸侯”则体现了其影响:兵强国富‘称雄诸侯。
(4)本题属于开放性的题目,主要考察学生分析评价历史上变法改革的能力与方法。评价一场变法不能以变法的成败、变法者的个性及个人命运为标准,而要从生产力的角度、社会发展的角度分析回答。同时还应注意不要掺加个人恩怨与主观意识在里面,力求做到客观公正。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由于战争,国内劳动力、生产工具和耕 ?畜大为减少。征集新兵使国民经济收入丧失10%以上。因征用和瘟疫,耕畜减少13%。商品进出口锐减。在出口农产品中,谷物减到十三分之一,亚麻减到八分之一……农业和工业生产受到严重的破坏。?
材料二?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他说:“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本人相信,迟早我们会解决这种状况的,我想诸位同我的意见是一致的,因而,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
材料三?在贵族地主中分化出一批采用资本主义方式改造和经营自己庄园的资产阶级化贵族地主。他们为数不多,但是,它是农村中新的生产关系的代表者。根据1877~1878年的统计,在沙俄49省的9 150万俄亩私人土地中,有7?300万俄亩以上的土地,即约80%的土地,是属于贵族的。?
材料四?1861~1881年间,布匹的生产增加了两倍,织布工厂排挤了手工织布业。1860~1890年,生铁的产量由2050万普特增至5660万普特;钢产量由1250万普特增至52000万普特;煤的产量由1800万普特增至36700万普特。1866年,俄国的工厂不到3千个,1903年已近9千个了。?
——均摘自孙成木等主编《俄国通史简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原因和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三分析,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俄国农村的实际状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四说明了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原因:克里米亚战争破坏了俄国的社会经济;农奴制激化了阶级矛盾。目的:为了维护封建贵族的统治。
(2)俄国农村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得到发展,但保留了农奴制残余。
(3)说明了俄国工业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原因:农奴制改革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