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知识大全《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点特训(2019年冲刺版)(十)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材料可知朱元璋认为元朝“以宽纵失天下”,认为治国“首在正纲纪”,所以他登皇帝位后在全国掀起轰轰烈烈的反贪运动,整顿吏治。故本题答案选A项,B、C、D不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这一制度提供了这样一种保障,即政府以个人的才能为基础,而非欧洲那样——为世袭权力所支配。”该制度最可能是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解答本题一要注意时间17世纪,二要注意材料的含义材料说明中国有一种制度废除了世袭权力,注重个人才能,这是一种民主和平等制度。分封制和郡县制是一种地方政治制度,不属于录用人才的制度。察举制是汉代一种由地方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人才向上级或中央上报的人才录用制度,不带有民主性。科举制是政府通过科举考试录用人才的制度,体现了公平原则,符合题意。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11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刘邦接受了皇帝的称号,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地方行政系统仍是郡、县、乡、亭、里。郡有郡守、郡尉等,分掌政治、军事、监察之权。县分大小,万户以上设县令,万户以下设县长。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 “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这些受封的诸侯王和列侯都是“有土之爵”,在其封地上享有两大特权:一是“自置吏”;二是“得赋敛”。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材料三 汉武帝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为列侯,而由皇帝制定这些侯国的名号,分别隶属于汉郡。淮南王刘安谋反,“国除为九江郡”;衡山王刘赐谋反,“国除为郡”。又颁布律令,规定王国官员地位低于一般官员,限制人们与诸侯王交游。从此,王国与汉郡无异。
——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主编《新编中国通史》
(1)材料一反映了汉初哪些政治制度?指出其渊源。(4分)
(2)依据材料二,说明汉初“矫秦县之失策”的措施及具体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措施导致的后果。(3分)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并分析其意义。(4分)
参考答案:
(1)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承袭秦制。
(2)分封诸侯王国。受封王侯在封地上可以自行任命官员、收取赋税。王侯权力过大,危害中央集权。
(3)颁布推恩令分割王国封地;剥夺犯法诸侯王封地,改为郡县;颁布律令加强对诸侯王的防范。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中央集权得到加强,巩固了国家统一。
本题解析:第(1)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问由“刘邦接受了皇帝的称号,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可以看出汉初实行了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由“地方行政系统仍是郡、县、乡、亭、里。郡有郡守、郡尉等,分掌政治、军事、监察之权。县分大小,万户以上设县令,万户以下设县长”可以看出汉朝实行了郡县制。第二问结合所学知识直接回答即可。
第(2)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可以分析概括出汉初“矫秦县之失策”的措施是分封诸侯,从这些受封的诸侯王和列侯都是“有土之爵”,在其封地上享有两大特权:一是“自置吏”;二是“得赋敛”可以概括出其具体内容并进行概括即可。第二问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威胁中央集权的角度进行归纳。
第(3)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为列侯,而由皇帝制定这些侯国的名号,分别隶属于汉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概括出颁布推恩令分割王国封地;由淮南王刘安谋反,“国除为九江郡”;衡山王刘赐谋反,“国除为郡”可以概括出剥夺犯法诸侯王封地,改为郡县;由“又颁布律令,规定王国官员地位低于一般官员,限制人们与诸侯王交游”可以概括出颁布律令加强对诸侯王的防范。第二问结合所学知识从加强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的角度进行分析概括。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汉的政治制度·汉承秦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汉的政治制度·郡国并行;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汉的政治制度·推恩令。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清朝规定,军机处对皇帝当日所下的谕旨和当日所收公文,均要在当日处理完毕。由此可见,军机处的设置?
A.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
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C.军机大臣地位高,有决策权
D.专制皇权不断得到空前强化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有关军机处的相关知识。从材料可知,军机处接到公文后,均要在当日处理完毕,效率得到很大的提高。故选A。材料体现不出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军机处大臣只是上传下达的职责,并无决策权;军机处的设置,是皇权发展到顶峰的标志,但是材料说的不是这个角度。因此BCD均错。
考点:军机处
点评:军机处是雍正帝时设立的,是皇权发展到顶峰的标志。与此相关的常考的知识点有明代的内阁制度、废丞相等相关的内容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
A.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
B.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
C.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
D.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宗法制下王位的继承原则“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王位原则上有嫡长子继承,若皇帝无儿子则由其兄弟继承,A唐太宗是唐高祖李渊的第二子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不符合上述原则,B宋太祖有儿子王位不应该由其弟继位,D清康熙帝死后应由皇长子继位,皇四子继位也不符合上述原则,只有C项符合“父死子继,兄终弟及”原则。
考点:宗法制的内容
点评:宗法制的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所以确定一条切实可行的原则也就成为继承权利的关键,“父死子继,兄终弟及”原则在中国古代是主要原则,但各个不同王朝也因各自不同情形并未完全遵守这一原则。
本题难度:简单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大全《中国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