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隋朝时有一位书生要从江都出发去长安参加科举考试,如果他一路上都是坐船走水路的话,他沿途要经过哪些河段?按顺序排列应是 ①黄河 ②广通渠 ③江南河 ④通济渠 ⑤邗沟 ⑥永济渠
A.③⑤④①⑥
B.⑤④①②
C.⑥④②①
D.③④⑤⑥②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既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的程度又考查学生从空间角度掌握历史知识的能力。首先要求学生对隋朝大运河由南到北的四段依次是江南河、邗沟、通济渠和永济渠;其次应明确江都位于邗沟的南端,不需要走江南河,因此可以排除③,而四个选项中两个中有都有③,故可排除A、D两项;再次经过邗沟、通济渠到达洛阳后不再走永济渠故可排除⑥,而从黄河到达长安需经过广通渠。因此本题正确答案应选择B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958年8月,国家计委提出的“二五”计划意见书中规定指标为“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速度为53%左右;农业总产值30%左右。”关于这一指标评价准确的是(?)
A.开启了中国工业化建设大门
B.贯彻了八大制定的路线方针
C.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D.促进了经济全面快速地发展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下表是1956—1964年我国工业与农业的发展趋势示意图。根据该表,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1960年工业出现峰值是因为“一五计划”的实施
B.自然灾害是导致农业产值大幅度下降的主要原因
C.优先发展农业使1961年后农业产值增加
D.“八字方针”实施使工农业比例趋于平衡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一五计划”是在1953年——1957年故A项错误;农业产值大幅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左”倾错误故B项错误;1961年后农业产值增加是因为纠正大跃进以来农业“左”倾错误,1960年农村制订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经济方针,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91年12月,欧共体12国正式签订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决定建立“欧洲联盟”。
材料二:1992年,美国、加拿大、圣西哥三国政府首脑签署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从而形成了北美自由贸易区。
材料三:1991年,中国、中国台北和香港地区加入亚太经合组织,标志着这个地区的经济合作将进一步加强。
材料四:20世纪80年代末,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比80年代初增加了两倍。这方面,跨国公司起了主要作用。目前,跨国公司越来越重视在原料产地就地生产和销售。全世界生产和销售只有20%是在国内进行。
——以上材料均摘自《当代世界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二、三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四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哪一趋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中,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对亚太地区经济有何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冷战结束后,世界经济向区域集团化发展。
(2)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
(3)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和扩大,使这一地区的经济合作有了美好的前景。没有中国参加,亚太地区经济合作是不可能实现的。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判断题 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下列事件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①美苏争霸局面的形成②《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③亚非会议的成功④《辛丑条约》的签定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此题应首先理解孔子这句话的意思,即双方和睦相处,但并不强求对方在各方面同自己一致,实际上就是求同存异。①是美苏之间的斗争,④是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所以应排除。《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是不同制度的国家为了共同反对法西斯的进攻而走向团结,亚非会议以求同存异为原则,实现了亚非国家的团结。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