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商鞅变法法令中规定“戮力(尽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奴婢)” 。下列对该政策评价正确的是
①有利于保证农业生产的发展?②有利于废除世卿世禄制度
③有利于国家对人民的控制?④明清时期该政策阻碍经济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上谕,上谕说“数年以来,中外臣工讲求时务,多主变法自强……惟是风气尚未大开。论说莫衷一是,或托于老成忧国,以为旧章必应墨守,新法必当摈除,从喙哓哓,空言无补……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教空疏迂谬之弊”。以皇帝名义“诏定国是”,其目的是“以变法为号令之宗旨,以西学为臣民之讲求,著为国是,以定众向,然后变法之事乃决,人心乃一,趋向乃定。”
——摘自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材料二 梁启超说:“戊戌维新之可贵,在精神耳,若其形式,则殊多缺点。”
?请回答:
(1)概括指出材料一中光绪帝的主要观点。其真实意图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戊戌维新的宝贵精神遗产和形式上“殊多缺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如你是近代中国的一个改革家,按近代西方改革的模式,请设计工业文明冲击下改革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题 北魏孝文帝之所以把都城迁往洛阳,从主观动机上不包括
A.便于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B.为保证改革的顺利开展
C.加强对黄河流域地区的统治
D.洛阳是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之一
4、判断题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同声赞誉梭伦是“优良的改革家”,是因为梭伦
[? ]
A.推翻王权,以贵族制取而代之
B.打击了氏族制度残余,为雅典的民主制度奠定了基础
C.确立起雅典民主政治
D.将雅典民主政治推向高峰
5、判断题 古代学者在评价某人时说:“使民内急耕织之业以富国,外重战伐之赏以劝戎士(奖励将士),法令必行。”此人应该是
A.商鞅
B.北魏孝文帝
C.唐太宗
D.康熙帝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