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有人写道:“先秦诸子百家,儒、墨、道、法究竟谁是谁非?”然“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诸子百家关注的共同点是:
A.社会现实
B.人与社会的和谐
C.人的生命
D.人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诸子百家思想的认识与理解。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社会的大变革、大动荡时期。面对社会的大变革,诸子思想家纷纷对社会现实发表自己的见解与主张,展开批驳与争论,希望用自己的思想来改造社会。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分析选项,A项最为恰当,所以应选A。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986-2000年间,全国人大逐步建立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其最重要的作用是:?
A.为依法治国提供了法律保障
B.加强立法工作
C.推行普法教育活动
D.提高了公民的法律意识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在改革开放新时期,随着法律体系的完善和发展,其重要的作用是为依法治国提供了法律保障,所以A正确,BCD不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下列对经济全球化认识正确的有_______·
①经济全球化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有紧密的联系
②是以全球的市场经济为基础的
③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各国的政治和经济体制日益融为一体
④任何国家都无法置身经济全球化之外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加速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也加剧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对发达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会使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竞争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使其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面临着空前的压力和挑战。可见③不符合实际,故只有A选项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孟子?梁惠王下》:“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孟子的意思是
A.人们没有必要忠君
B.诛杀残暴之君是正确的
C.君主有再大的过错也不能杀害
D.纣王不是滴出,杀死他没有不道德之处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的含义是只听说诛杀了叫纣的人,没有听闻弑君谋反之事,这表明孟子对推翻商纣王的残暴统治持肯定态度,这是“民本”思想的真实体现,所以答案选B,A C D三项材料中并未体现。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郭沫若的这一说法(?)
A.正确评价了百家争鸣的影响
B.揭示了独尊儒术的消极后果
C.批判了文化专制主义政策
D.本末倒置,没有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能力。根据题干信息“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一句分析,郭沫若的这一说法批判了焚书和思想专制。故选C。A项错误,材料主要是体现了对秦朝焚书等政策的反对;B项错误,独尊儒术是在西汉以后了,并未出现焚书的情况;D项错误,材料明确说明影响不在于烧书,而是钳制了思想。
点评:秦统一中国后,为了巩固统一,维护统治,实行愚民政策,焚烧诗书,只是保留法家思想作为治国的思想。这是对春秋战国以来独立思考的精神的一次沉重的打击。秦朝的这一做法并未巩固自己的统治,秦的暴政,激起了人民的反抗,以至于短命而亡。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