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夫万民之从利也,如水之走下,不以教化堤防之,不能止也。是故教化立而奸邪止者,其堤防完也;教化废而奸邪并出,刑罚不能胜者,其堤防坏也。”这段材料体现了中国古代哪一学派的思想主张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是故教化立而奸邪止者,其堤防完也;教化废而奸邪并出,刑罚不能胜者,其堤防坏也。”说明作者主张教化百姓而非严刑峻法,这是儒家的主张,因此选A
点评:材料型选择题要注意细节:有时材料太长,观点隐藏在后半部分,需要完整阅读;有时设问为否定式,需要标记设问关键词;常见的名词在材料中有特定含义;注意材料中时空限制和材料出处。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王阳明主张“内心反省”,克服“私欲”,以“致良知”,其本质意图是
A.克服程朱理学的弊端
B.挽救封建统治危机
C.修身养性,崇尚道德
D.实现儒学的道德化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思想是为政治服务的,王阳明作为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其思想本质意图是挽救封建统治危机,选B。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在江苏省常熟白茆乡,时人传唱着一首山歌:“小农经济独木桥,合作社是康庄道,人民公社办起来,天堂哪有人间好!”此首山歌
A.最早传唱于上个世纪60年代
B.富有地域特色
C.表明集体化完全是农民自觉、自发的行为
D.反映了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小农经济独木桥,合作社是康庄道”揭示了中国三大改造中农业合作化运动实现了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而人民公社运动则极大地提高了公有制程度,违背了农民自愿的原则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当然这一运动在全国范围内迅速推广,所以答案选D,A项应出现在上个世纪50年代末期, B C两项与人民公社运动史实不符。
点评:创设新情境,挖掘新史料重新认识和解读历史是当下高考命题方式的主流方向和趋势,材料以诗歌的形式再现中国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发展变迁,这种模式已成为高考普遍采取的新方式了,这样不仅能够考查学生的诗歌鉴赏水平还能考查学生对近代社会内容的准确把握。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郑成功收复台湾和康熙在台湾设立台湾府,都是
A.将台湾地区置于中央政府的统一管辖下
B.巩固清朝的海防
C.维护国家主权
D.让台湾与中央政府处于对峙状态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956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为642亿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51.3%,比1952年增长84%。其中生产资料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45.5%,现代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71.6%。这说明( )
A.我国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B.党和政府不重视农业的发展
C.我国已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
D.“一五”计划得到了有效执行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的经济建设。材料未体现A、B两项的相关信息,排除。1956年,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排除C项。由材料中工业总产值的增长情况看,“一五”计划得到了有效执行。故选D项。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