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22分):
现代社会的进步最终取决于生产力是否发展;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时人力生存的终极目标;当前的国际竞争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因而,经济问题是各国关注的首要
问题。观察下列三幅图然后回答:

1、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欧洲是改革的年代,东西欧出现了两种不同类型的社会改革,造就了两种不同的结果。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图一和图二通过改革分别出现了怎样的经济局面?形成这两种结果的原因各是什么?(12分)
2、根据图三和所学知识,简要概括新加坡、韩国等东南亚国家经济发展呈现怎样的模式?(6分)
3、纵观这三幅图所体现的各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历程,我们应该在本国的经济建设中吸取哪些有益的经验?(4分)
参考答案:1、(12分)图一局面:西欧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繁荣。(2分)其原因是:推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通过各种手段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指导。充分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加强区域合作。政治上普遍推行社会改革,调整政策,发展社会经济。(每一点1分,共4分)
图二局面:东欧政局动荡,经济发展缓慢难以摆脱经济困境。(2分)其原因是:改革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不彻底,未从根本上触动旧体制。由于苏联的干涉和国内反动势力的破坏而中断。(每一点得2分,共4分)
2、(6分)模式:抓住机遇,大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资本,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发展高技术产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发展外向型经济。(每一点2分,共6分)
3、(4分)经验:大力发展科教事业。国家大力扶持。依据国情制定经济发展战略。积极参与国际竞争。(言之成理即可)4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如图显示的是20世纪60年代青年人身着绿军装的形象。绿军装在当时得以流行的主要原因是(? )
?

A.政治观念
B.审美情趣
C.生活水平
D.国际潮流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决定了这个时期的审美观念。在阶级斗争为纲的时期,生活也被染上太多的政治色彩。故选A。此时穿军装并非完全是审美情趣的需要,和生活水平没有多大关系,都穿绿军装,更不是国际上的潮流。因此BCD错误。
点评:服饰的变化反映了时代的变迁。60—70年代,政治运动接连发生,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受到影响,青年人普遍穿绿军装。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荣氏兄弟(荣宗敬、荣德生)筹办保兴面粉厂……手续很快办妥。准备动工之时,荣氏兄弟收到县衙通知,通知责令工厂迁址。原来,无锡士绅联名具告保兴面粉厂“擅将公田民地围入界内”,而且在古城边竖立烟囱,必将“破坏风水,有伤文风”。荣氏兄弟将详情申报商务局,并转呈总督府。经过查勘,“公地在附近则有之,恐不在内”,但士绅又以“烟囱竖立,破坏风水”为由进行阻挠。知县孙襄臣仍坚持迁址,并和常州府多次向上级部门禀告此事,而总督府的批文也先后下了七道。但无锡士绅还是不肯罢休,直到两江总督刘坤一第八次批文,工厂才得以修建完工。
材料二 1912年,荣氏兄弟合资在上海创办福新面粉厂。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荣氏兄弟获得厚利,把面粉厂扩大到六家,1916年,又投资创办了申新纱厂,不久扩展为两个纱厂。经过不断扩充,到1922年,荣氏家族拥有面粉厂12家,纱厂4个,荣氏家族成为当时中国有名的民族资本家。
材料三? 1922年,西方列强卷土重来。申新各厂两年中就亏损百余万元,福新厂也从盈余转为亏损。1937年日本法西斯大举进犯中国,各地荣氏工厂横遭浩劫,有的化为一片焦土。八年抗战后,奄奄一息的荣氏集团劫后余生,但中国卷入全面内战之中,再加上美国产品的大量涌入以及通货膨胀,荣氏企业终难恢复战前的辉煌。
材料四? 1949年,国民党政权崩溃前夕,荣氏家族多人远走海外。荣德生和荣毅仁父子俩决定留在大陆。上海解放后,荣氏企业面临困难,党和政府对荣氏企业予以大力扶持,荣氏企业也迎来了新的生机。1954年,荣毅仁向上海市政府率先提出将他的产业实行公私合营,这一举动为上海对私营工商业的改造工作起了积极带头作用,“红色资本家”的称呼由此得来。1979年1月,邓小平第三次点将,让荣毅仁出来搞经济建设,这一回的点将直接促成了荣毅仁牵头成立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简称中信公司)。自此,以荣毅仁、荣智健为代表的荣氏企业再度崛起。
——《荣氏家族百年创业传奇》
请回答:
小题1:根据材料一、三,概括荣氏企业创立、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障碍。(3分)
小题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分析1914年到1922年荣氏企业迅速发展的原因。(3分)
小题3:根据材料四,荣氏企业复兴、崛起的主要背景各是什么?(2分)
小题4:从上述材料和问题中你能得到哪些认识?(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封建势力;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破坏。(3分)
小题1:群众性抵制外国货、提倡国货运动的推动;一战期间,列强减少对华商品和资本输出。辛亥革命的推动。(3分)
小题1:建国初期,政府政策支持合理调整工商业;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实行改革开放。(2分)
小题1:国家独立、民族解放是经济发展的前提;社会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政策扶持是经济发展的关键;发展经济应该抓住机遇,开拓创新。(4分)
本题解析:本题通过材料考查了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艰辛历程以及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工业复兴、崛起的相关内容。
小题1:考查学生概括材料的能力,材料一从“士绅”、“知县”、“常州府”等几个封建角色可以概括出封建势力,材料三从一战后列强卷土重来和抗日战争概括出帝国主义侵略和战争破坏。
小题1:主要考查了民族工业发展“短暂的春天”的原因。
小题1:主要从新中国成立后对民族工业的改造使其复兴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使其崛起出发考查了两个阶段荣氏企业的发展背景。
小题1:是相对开放的问题,要求学生能够从发展经济所需要的内外环境、主客观因素等方面归纳。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2005年12月24日汪道涵先生去世,新党主席郁慕明在哀悼电文中说:"九二会谈,虽成绝响,两岸新局,已然展开。先生之行,开两岸和平大门;先生之德,受全球华人景仰。"对上述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 )
A."九二会谈"实现了海峡两岸的真正停火
B."汪辜会谈"推动了《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
C."汪辜会谈"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突破
D."九二会谈"达成了"一国两制"的共识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九二会谈是1992年。海峡两岸的真正停火、《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是在1979年,故A、B项不正确;“九二会谈”达成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的共识,故D项不正确;“九二会谈”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突破,故答案选择C项。
点评:关于台海关系,除了“九二共识”外,2008年台海实现直接“三通 ”和“一国两制”解决台海问题也是常考的知识点。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宋明理学与先秦儒学相比,其重大发展有(?)
①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
②完成了理论化、思辩化的过程
③封建的伦理道德行为规范形成
④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儒学思想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④是错误的;宋明理学与先秦儒学都没有体现人文主义的精神。通过排除法,所以选A。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