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22分):
现代社会的进步最终取决于生产力是否发展;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时人力生存的终极目标;当前的国际竞争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因而,经济问题是各国关注的首要
问题。观察下列三幅图然后回答:

1、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欧洲是改革的年代,东西欧出现了两种不同类型的社会改革,造就了两种不同的结果。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图一和图二通过改革分别出现了怎样的经济局面?形成这两种结果的原因各是什么?(12分)
2、根据图三和所学知识,简要概括新加坡、韩国等东南亚国家经济发展呈现怎样的模式?(6分)
3、纵观这三幅图所体现的各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历程,我们应该在本国的经济建设中吸取哪些有益的经验?(4分)
2、判断题 如图显示的是20世纪60年代青年人身着绿军装的形象。绿军装在当时得以流行的主要原因是(? )
?

A.政治观念
B.审美情趣
C.生活水平
D.国际潮流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荣氏兄弟(荣宗敬、荣德生)筹办保兴面粉厂……手续很快办妥。准备动工之时,荣氏兄弟收到县衙通知,通知责令工厂迁址。原来,无锡士绅联名具告保兴面粉厂“擅将公田民地围入界内”,而且在古城边竖立烟囱,必将“破坏风水,有伤文风”。荣氏兄弟将详情申报商务局,并转呈总督府。经过查勘,“公地在附近则有之,恐不在内”,但士绅又以“烟囱竖立,破坏风水”为由进行阻挠。知县孙襄臣仍坚持迁址,并和常州府多次向上级部门禀告此事,而总督府的批文也先后下了七道。但无锡士绅还是不肯罢休,直到两江总督刘坤一第八次批文,工厂才得以修建完工。
材料二 1912年,荣氏兄弟合资在上海创办福新面粉厂。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荣氏兄弟获得厚利,把面粉厂扩大到六家,1916年,又投资创办了申新纱厂,不久扩展为两个纱厂。经过不断扩充,到1922年,荣氏家族拥有面粉厂12家,纱厂4个,荣氏家族成为当时中国有名的民族资本家。
材料三? 1922年,西方列强卷土重来。申新各厂两年中就亏损百余万元,福新厂也从盈余转为亏损。1937年日本法西斯大举进犯中国,各地荣氏工厂横遭浩劫,有的化为一片焦土。八年抗战后,奄奄一息的荣氏集团劫后余生,但中国卷入全面内战之中,再加上美国产品的大量涌入以及通货膨胀,荣氏企业终难恢复战前的辉煌。
材料四? 1949年,国民党政权崩溃前夕,荣氏家族多人远走海外。荣德生和荣毅仁父子俩决定留在大陆。上海解放后,荣氏企业面临困难,党和政府对荣氏企业予以大力扶持,荣氏企业也迎来了新的生机。1954年,荣毅仁向上海市政府率先提出将他的产业实行公私合营,这一举动为上海对私营工商业的改造工作起了积极带头作用,“红色资本家”的称呼由此得来。1979年1月,邓小平第三次点将,让荣毅仁出来搞经济建设,这一回的点将直接促成了荣毅仁牵头成立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简称中信公司)。自此,以荣毅仁、荣智健为代表的荣氏企业再度崛起。
——《荣氏家族百年创业传奇》
请回答:
小题1:根据材料一、三,概括荣氏企业创立、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障碍。(3分)
小题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分析1914年到1922年荣氏企业迅速发展的原因。(3分)
小题3:根据材料四,荣氏企业复兴、崛起的主要背景各是什么?(2分)
小题4:从上述材料和问题中你能得到哪些认识?(4分)
4、判断题 2005年12月24日汪道涵先生去世,新党主席郁慕明在哀悼电文中说:"九二会谈,虽成绝响,两岸新局,已然展开。先生之行,开两岸和平大门;先生之德,受全球华人景仰。"对上述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 )
A."九二会谈"实现了海峡两岸的真正停火
B."汪辜会谈"推动了《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
C."汪辜会谈"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突破
D."九二会谈"达成了"一国两制"的共识
5、判断题 宋明理学与先秦儒学相比,其重大发展有(?)
①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
②完成了理论化、思辩化的过程
③封建的伦理道德行为规范形成
④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