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下列语句体现“以民为本”思想的是
①君者仪也,民者影也,仪正而影正
②民者,国之本也,财用所出,安危所系
③道之以政,齐之以刑
④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①项体现的是法家思想,体现的是加强君权;③出自《论语》,孔子的意思是用政令来治理百姓,用刑法来整顿他们,老百姓只求能免于犯罪受惩罚,却没有廉耻之心,是孔子仁政思想的体现,不能体现以民为本的思想,因此①③错误。②④项都能体现的是以民为本的思想,故此题选在C。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儒家思想中的重民内容。解答此题需要把握儒家思想之外,也要把握战国各家思想的内容。儒家、墨家、法家和道家的思想的主要内容,也是考试的重点。百家争鸣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中国传统文化在此时基本定型。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百家争鸣的背景和影响等也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英国史学家彼得·伯克强调写作《图像证史》一书的目的:一是鼓励图像证据的使用;二是告知使用者某些存在的陷阱。下面是《毛泽东访苏期间和斯大林在一起》的两幅图片,图1是实景图,两位领袖周围满是人,且个个表情僵硬;图2是经过技术处理后向社会公布的。对图片解读正确的是


图1?图2
①从图1可以了解到现场真实情况和气氛
②图2出于政治需要,突出领袖的地位及国家平等关系
③两幅图片从不同侧面反映当时的历史状况
④阅读历史图片要结合其特定的时代背景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注意材料信息“图1是实景图”说明①正确,“ 图2是经过技术处理后向社会公布的”说明②正确, ③④符合我们分析评价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原则或方法,因此选D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上联:学习文化重科技,尊重知识强教育。下联:科技繁荣百业荣,教育兴旺万家旺。”该对联较为合适的横批是
A.科学发展
B.科教兴国
C.和谐发展
D.改革开放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材料的能力。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教育”、“科技”,材料中上联强调教育,下联强调科技,横批应该是“科教兴国”。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在1972年的《中美上海公报》中确认“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双方都认为,任何大国与另一大国进行勾结反对其他国家,或者大国在世界上划分利益范围,那都是违背世界各国人民利益的。”这表明
A.中美共同反对苏联在亚洲扩张
B.美国放弃了霸权主义政策
C.中美结盟以遏制日本重新崛起
D.中国成为与美国对等大国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注意题干的材料出处是1972年的《中美上海公报》,材料强调的是反对霸权主义,特别是在亚洲——太平洋地区。对题干的理解须结合《中美上海公报》发表的背景。7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等一系列因素促使了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因此,题干中的“任何一方、大国”都是指向苏联,A项正确;C项“遏制日本”说法史实不符;B项“放弃”的说法是错误的;D项“对等大国”说法错误。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下列建设成就的取得,属于跨全面建设和“文革”两个时期的是(? )
①成昆铁路?②宝成铁路 ③大庆油田?④胜利油田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