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2009年 1月济宁市高三期末质检32题)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拜占庭(东罗马帝国)灭亡时抢救出来的手稿,罗马废墟中发掘出来的古典古代雕像,在惊讶的西方面前展示了一个新世界一一希腊古代;在它的光辉形象面前,中世纪的幽灵消逝了。
一一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材料二?中国的这一危险形势也影响了居统治地位的士大夫,不过他们是被迫倾向于改良而非倾向于革命。……他们仍然认为,改革中国的儒家文明,就可以满足现代的需要。这种观点的著名代表人物是激进的广东学者康有为( 1858-1927年),他以其论著《孔子改制考》而震惊同僚。
一一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如何理解材料一中“在它的光辉形象面前,中世纪的幽灵消逝了”?(2分)
(2)康有为的《孔子改制考》为什么会使同僚震惊?(2分)
(3)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的倡导者和19世纪末中国维新思想宣传者的手段都很高明。两者在宣传其思想时采取的“高明”手段是什么, “高明”在何处?(4分)
(4)分析导致两者采取这种宣传手段的相同原因。 (6分)
参考答案:
(1) 新兴的资产阶级借助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大力宣传资产阶级人文主义世界观,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2分)
(2)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借助孔子的权威宣传维新变法,有力地冲击了传统儒学,动摇了士大夫恪守祖训的理论基础。(2分)
(3)借助传统文化宣传新思想,减少了宣传新思想的阻力。(4分)
(4)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缺乏系统的成熟理论作指导;正统思想占据统治地位。(6分)
本题解析:
本题是对欧洲文艺复兴和中国戊戌变法相关内容的考查,第(1)小问考查的是文艺复兴的实质,第(2)小问考查的是康有为宣传维新变法的方式,借孔子的权威来宣传,目的是减少变法的阻力;第(3)小问的解答借助材料信息提示即可归纳,即都利用传统文化为手段宣传新思想;第(4)小问可从经济、阶级、思想等角度说明。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的反封建思想主张各有何特点?与两者相比,新文化运动中有哪些更进步的思想主张?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分别指出三者在反封建方面最明显的不足之处及其产生这种不足的根本原因。
参考答案:特点:①维新派把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同儒家思想相结合,在维护孔子的名义下,批判封建思想;革命派直接用西方的人权、自由、平等学说作为思想武器,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②维新派主张维新变法,实行君主立宪,但未触动封建土地制度;革命派主张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触及了封建土地制度。③维新派主张改良的方式,革命派主张用暴力推翻清政府。
进步之处:先进知识分子以人权平等和进化论为武器,提出了民主和科学的口号,对封建正统思想进行了彻底批判;后期,一批先进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开始用新的思想武器反对封建主义,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作了思想准备。
不足之处:维新派缺乏反封建斗争的勇气,脱离了人民群众,没有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革命派缺乏对封建思想的彻底批判,不敢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彻底摧毁封建势力;新文化运动前期,先进知识分子没有把新文化运动同群众运动相结合,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着绝对化的倾向。
根本原因:由于阶级的局限性,没有科学的理论作指导。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比较、归纳、概括以及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认识历史现象的能力。解答第(1)问,需要从思想的理论基础、宣传方式、主要内容(政体、土地制度、对清政府的态度)等方面去分析。解答第(2)问,要注意新文化运动前期和后期两个时期的进步主张。解答第(3)问,要注意“分别”和“根本原因”两个限制语。“分别”要求逐一答出不足之处,“根本原因”要从资产阶级的阶级局限性上去分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清朝末年,曾有诗云:“西夷制器虽奇巧,半是中华旧制来。”这种观点反映了
[? ]
A.中华文化影响深远?
B.西方善于学习东方文化
C.清末士大夫盲目自大?
D.“西学中源”证据充分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宋教仁在《代草国民党大政见》中认为:“中国今日苟欲国强,必先致富。以国内贫乏之状况,则目前最亟之举”应是
[? ]
A.鼓励发展工商业
B.引进外国资金技术
C.增强军事实力
D.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902—1906年,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只有学生512人,其中举人62人、贡生48人、生员232人、监生84人。这表明此时?
[? ]
A.传统教育制度稳定发展?
B.新式学堂教育得到普及
C.学生以求取功名为目的?
D.教育制度处于转型时期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