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高频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九)
2019-03-16 07:57:47
【 大 中 小】
1、综合题 (1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盖天子、诸侯君臣之分始定于此。此周初大一统之规模,实与其大居正之制度相待而成者也。 ——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观堂集林》卷十二 【材料二】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三】知封建之弊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弊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有圣人起,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 (1)依据材料一概括西周制度相比于以前的变化。(3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的影响。(3分) (2)柳宗元对秦制度的基本态度是什么?(3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顾炎武对两种政治制度的评价。(8分)
2、选择题 汉兴之初,汉高祖崇尚黄老之学,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而70余年后汉武帝强行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这种文化政策变化实际上反映了( ) A.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此消彼长的残酷性 B.从立国安邦到皇权专制的现实变化与需要 C.道学理论的缺陷和新儒学的博大精深 D.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争夺与利益分配的冲突
|
3、选择题 明代王守仁提倡“心学”,主张“发明本心”,从“心学”的思想来源看,它比较接近于 A.道家的“无为” B.儒家的“仁” C.佛教的禅宗 D.“天人感应”学说
|
4、选择题 荀子主张“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A.尊礼爱民、为政以德
B.人性本恶、严刑峻法
C.君民共治、天下一统
D.礼法并举、王霸统一
5、综合题 (15分)某思想家说:“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为万民,非为一姓也……”明清之际是一个“天崩地解”的时代,“一些最敏锐的心灵”进行了一场痛定思痛的反思,期望为当时的社会找寻某种解决问题的方案。
回答下列问题:
(1)“一些最敏锐的心灵”主要是指哪些思想家?(3分) 他们为什么要进行反思?(3分)
(2)他们思考了哪些重要问题?(9分)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